生活在常宁,爱上常宁论坛! 广告服务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3343查看|12回复

常宁义工2010-11-21洋泉、衫树慰问活动小记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3 10: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个小时能做什么?有人说只够打几圈麻将,也有人说可以爬一座高山,但是常宁义工们,会用自已的行动来告诉我们,三个小时,我们可以用来行驶几十公里的山路,为贫困山区的几位孤寡残疾老人送去自已的一片真爱。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二十一号这个平凡的日子的下午两点,当大部分朋友在家收看广州亚运会的时候,常宁义工协会的十九名义工,高举着“有时间,当义工;有困难,找义工。”的红色大旗,在着寒风细雨中向洋泉镇衫树群龙村进发。
    “这路还真难走,好久没走这样的山路了”。义务借车的邓湘云和水口山邮电所的负责人廖松感叹着,紧了紧衣服,健步走上大山。
    “大家辛苦了,这么冷的天还来看望几位老人,我代表廖家湾的村支部谢谢你们了”。
说这话的是衫树廖家湾的廖国荣主任。他双眼微红,一把紧紧的握着本次义工活动队长邓治君的手。在廖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一看望了这个贫困山区的七位贫困老人。
    “快点跟上,路滑小心点。”管财物的黄伟扛着一包五十斤的大米,健步走向一位老人。后面的陈操、周琪、朱洪林提着食用油和面条紧紧的跟着。
    “这是常宁义工协会的义工们,冬天来了,特意为您老送点东西,看望您老!”廖主任为好奇看着这十几个年轻人感觉奇怪的张茂照老人解释道。
    “什么义工协会?是政府派来的吗?”张茂照老人连声的问着。
    “老人家,我们不是政府派来的,义工协会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自发成立的一个民间组织,我们是一群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公民,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自愿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为社会公益事业和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和帮助。我们利用节假日,去福利院、孤儿院等地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去常宁各个贫困地区了解情况,为贫困儿童、家庭等带去资助或寻求社会资助的非赢利性团体。这有两百块钱,还有些大米和食用油,希望您能身体健康长寿。”义工协会的尹丽萍大姐,拉着老人的手,轻声的解释着。
    “谢谢你们,快进屋坐。”老人连忙把义工们迎进了屋内。
    义工们一进屋,顿时就把不足十平方的小屋给塞满了。年龄最小的廖志容和廖建桂小妹妹发出惊唉!她们从没见过这样的住房,阴暗潮湿。大白天的还要开着一盏昏暗的小灯才能大致看清屋内的情形。几个小盆接着从屋顶滴下的雨水,发出哒哒的声音。窗是没有窗叶的,用几块破了的硬纸片挡着当玻璃,不过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肆虐的寒风还是轻易的从屋外吹了进来,让人不觉的紧了紧衣服。家里没有煤炉,做饭是用以前的柴火灶,听老人介绍这个柴火灶还是他结婚的时候垒的了。可问题是他老结婚有三十多年了,老伴有残疾,不能说话,四十多岁才生了个男孩。儿子十五岁,但已经打工两年多了。在外打工才六百多块钱一个月,但今年已经寄了一千多块钱回家了。
    “来!您把左手衣袖解开,我来为您量一下血压,唐志文,你帮他扶着手臂。”人民医院的李康兰医生亲切的对张茂照老人说道。
    “你们还要帮我检查身体啊,那可太谢谢了,上回我腰子疼的时候还是我那儿子帮我按的。”老人谈起自已的儿子就是满脸的幸福,谁说不是呢?老来得子,也算是张茂照老人人生的一大幸事。
    “秦鑫,你要把屋里的情况拍摄清楚,要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我们常宁还是着需要我们的帮助的人群。”尹姐在激动的同时,还不忘教育身边的几个小义工们“当我们天天上网聊天 在抱怨工作不顺利工资太少的时候,还有些人生活已经成问题”。
    几位女义工们已经有眼泪,男义工们则是沉默不语。是啊!面对这些不幸的人们,我们这些生长在城市里,衣食无忧的人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不用感恩和虔诚的心去回报这个社会呢?
    “您血压偏高,有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您五十七岁了,就少做点事,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和咸菜,您老伴呢?我也为她老检查下吧”。李医生收起听诊器,对张老人叮嘱道。
    “老太婆上山砍柴去了,我这几天腿疼不方便上山。她现在还不一定回呢。再说我农村的,那个不吃些咸菜腌豆角之内的。买菜不起啊!更别说吃肉了”张茂照老人一脸无奈,摇头说道。
    “那好吧,时间不早了,我们还有几家要去看望。我们就先走了,您老保重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您可得注意了”。尹姐和邓治君招呼道,十九名义工向更远的山区进发。
走了很远,还依稀看到张茂照老人还在屋下同我们挥着手。。。。。。
    “就这家了,老人叫廖金玉,今年七十二岁,老伴几十年前就去世了,她本人有精神病,现在由小女照顾。”廖主任一边介绍情况一边推开了小门。
    老人躺在床上,看着我们进来这么多人很害怕。用被子把自已挡着。我们问她什么,她也不回答。老人的女儿赶到床前安慰着,慢慢的情绪稳定下来。但还是不愿同我们说话,无奈之下,我们只有放下米油和钱等,慢慢的离开。
第三位老人张金翠很爱整洁,也很好强。老伴是廖金玉老人的亲弟弟,但几年前去世了,有点高血压,还有轻微的胃病。但身体没什么大问题,六十八岁了,还能自已上山砍柴,还种了很多的蔬菜。但是家距取水点太远了,义工陈操和吴平见水缸没水了,拿起水桶就去担了几捅回来。张奶奶急声感谢,还想叫我们吃晚饭再走。天啦!!送您老的那五十斤大米还不够我们这十几个吃的,挥手告别吧。

    群龙村十组八号是廖国良老人的家,老人五十七岁,腿有残疾。我们来的不是时候,他本人不知去那忙活去了,我们只有放下米油等,请他邻居代为保管了。

    第五位是十四组十号的郑昌班老人,他是位五保户,六十六岁,生下来就有白化病,一直没有结婚。老人被告知义工们是送温暖时表情很淡定,但我能看出老人的内心并不平静。进了屋,发现屋内没有任何带电的物件,问起时,老人说我家根本就没有通电。义工们被震惊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有人家里没通电的。小义工们都感到不可思议。老人的家里柴火堆得满地都是。屋内也漏水,窗上也是空无一物,冷风直接吹了进来。地上是湿的,床上没有垫被,这么冷的天还睡在凉席上,盖的只有床薄棉被。棉被很潮湿,从门口到床边不到五米距离,天还没黑,但床前已完全黑暗。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在这样的环境里,老人生活了六十多年。我们的心完全沉了下来,这是怎样的人生?问老人的柴火是那来的时候,老人回答说是邻居们帮忙砍的,因为他行动不便。感谢好心的邻居,看来世上好人还是很多的。
   
    邓安德和老伴邹冬英老两口是住在群龙村十九组的十三号小屋里,同样没烧煤,同样是家徒四壁。老两口生有一儿一女,但都是先天智障。邓安德老人也有精神病,只是不太严重,老伴邹冬英是正常人,但有较重的胃病,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还要照顾老伴和严重智障的儿子,女儿已经出嫁。很少回娘家。我们进屋的时候,发现柴火灶上正在煮着晚饭,邹奶奶说是煮红薯。这时我们才发现,满屋都是红薯,邻居在边上说今年老两口收获了几百斤的红薯,现在是天天把红薯当饭吃。听到这里,我想在场的所有义工都受不了天天吃红薯,但这一家就这样生活的。节约粮食,爱惜食物这个念头在所有义工脑海里升起。

    告别别邹奶奶一家,我们来到今天最后的老人家中,群龙村十九组五号。一对很有精气神老两口。邹继刚老人七十岁了,身材高大,看起来气色非常好。但李医生为他检查身体时发现老人身上有寄生虫。老奶奶刘冬秀七十有三。别的问题没有,但下肢有时会酸疼,李医生说这是常吃生的食物所引起的一些疾病。但吃生食物这个行为在农村是常有的事。没能引起重视。
几位女义工黄雪花,黄江,彭兰玉和尹丽萍发挥了女性朋友的优点,同老人们扯起了家常。我们这才知道两位老人一直没有儿女,老两口相依为命已经五十多年,真是风雨同舟,不离不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对因小事而吵着要离婚的夫妻们学习。
   
    窗外的寒风吹得进昏暗的小屋,但吹不开老两口那深深的情义。我们十九位义工望着恩爱的老人。除了尽能力帮助和默默的祝福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走吧!!!希望我们下次再来看您们的时候,您们依然如故。

    回家的路上我想了很多,义工们也坚定了这一事业的信心。我们义工组织以带动参与公益行动的风气,以社会议题呼吁公共事务的参与,以组织运作补充政府的机能,以心灵教化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在观念弘扬、实践运作、组织模式以及公民意识的培养上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可贵探索。因此,如何认识和评价义工行动,不仅对志愿者(义工)组织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探索价值。就本人的观念,我认为义工的概念可用以下几点来浅析。
    一、义工服务是对中国传统“仁爱”与“和善”文化的传承
      “义工”作为现代概念,与中华民族传统“慈善”观念有着重要渊源关系。中国人的慈善观念远古有之,并与中国传统的“仁爱”“和善”文化息息相关。每到灾荒之年,不但政府会开仓赈济饥民,相邻四舍都会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应急困难。中国人向来有“排忧解难,救急扶危”、“守望相助”的精神,乐于助人是中国人民传统的美德。
     由此可以看出,义工行动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慈善”观念与中华传统“和谐”文化内核具有相当的统一性。在当代,义工组织用实际行动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新风正气,这种现代“慈善”观以“让爱心之花开遍大地”为口号,身体力行的善举,正是对中国传统“和善”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义工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活力源泉的保证
     现代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这种活力来自社会成员、社会组织和社会机制的有效作用。义工行动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时期和谐社会的活力特征。义工队伍朝气蓬勃、青春、年轻、阳光、激情。目前,大部分在册志愿者(义工)对象来自大中专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年轻群体,他们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政治活力、经济活力、文化活力、人的发展的活力等等。社会活力是社会和谐的来源,和谐的达成依靠社会活力的充分发挥来实现。
     我们义工群体由不同阶层的成员自发组成,基于共同的目标和价值理念而**在一起,成员间形成了友爱、互助、进步、奉献的新型互动关系,我们淡泊名利、追求平等,在人际关系越来越功利化和世俗化的今天,义工活动的全面开展,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关怀和亲近,有助于消除彼此之间的漠视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倡导把义工活动作为一个平台,成功地**不同的群体,缔造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现象,而这种现象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活力源泉。

   三、义工行动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理念的体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群体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利益变动加剧,导致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因此,体现公平,从利益协调入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降低社会风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义工行动主要集中在社会公益活动与社会保障领域,我们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老、少、边、远、穷和农村、社区等弱势群体,致力于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努力消除贫困和落后。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互助奉献的良好风尚,为塑造健康人格、消除社会失衡现象做出贡献。新时期义工行动一定程度上帮助服务对象解决了生产和生活的困难,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是对我国尚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必要补充;同时,这些行动有助于调节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冲突,并在政府和社会成员之间建立一个广泛的缓冲地带作用。

    四、义工运作模式是新时期社会制度完善的探索
     义工组织社会参与面广,参与程度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正在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从短期性走向持久性,从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生产和生活走向关注以人为本的总体生存与发展,形成了“党委引导,机构组织,各方协助,大众参与”的运作模式,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日趋制度化、科学化,义工行动有效地在社会保障机制覆盖不到、政府职能延伸不到、市场机制顾及不到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严格意义上讲,义工组织并不是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第三部门,而是由各级先进性组织、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社会联合体。

    五、义工实践是和谐社会公民良好意识的培养
义工服务是公民培育良好意识并付诸实践的一种极好形式,义工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社会、促进社会进步提供服务。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因此,参与义工服务既是“助人”,亦是“助己”;既是“愉人”,也是“乐己”。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同时对唤醒自身的公民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归属感,提高社会参与水平,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义工行动在服务社会、提升自身的同时,更在影响与鼓励全社会其他成员积极向上,而整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参与义工行动终能从整体上提升全民族的社会参与程度和水平,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根基。


    我们叫常宁义工。


                                                      胡   杰.笔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10: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发表于 2010-12-7 19: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这东西的是人材。要好好奖奖。发钱发房发女人!
发表于 2010-12-11 17: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不过是我写的。顶
发表于 2010-12-11 22: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胡   杰写的    顶上
发表于 2010-12-12 15: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宁有这种组织!还真难得!世间总有真情在···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19: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ㄣ綯愾吖頭


    丫头!  

咋样,想加入不!!   嘿嘿
发表于 2010-12-18 23: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顶。欢迎新老朋友发贴。让好贴来得更猛烈些吧
发表于 2011-1-31 00: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谢楼主
发表于 2011-2-20 06: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6广告位招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