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训方(1809年€€1876年),字义渠,清湖南衡州府常宁县(今衡阳常宁市)湖塘乡人,湘军重要将领,历任襄阳知府、湖北督粮道、湖北按察使、湖北布政使、安徽巡抚、湖北巡抚、直隶布政使。 咸丰三年(1853年),唐训方大挑得二等,候补教谕。这一年,太平军乘胜攻下江南,建都天京,整个清朝的格局十分动荡。曾国藩奉旨在湘乡原藉办理本省团练,也正是因为这个契机,唐训方在咸丰四年(1854年)能够以教谕随征,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最初,唐训方跟随彭玉麟带领水师,担任水师副右营。而后改入步军,跟随罗泽南镇压薄圻、武昌等地的太平军,收复武昌。因他在战场上的优秀表现,获知县衔。曾国藩也称赞他训练有方,命令他回到常宁县募集勇士五百人,成立“训学营”,归他统帅。 咸丰五年(1855年),唐训方再次跟随罗泽南到江西、武汉攻打太平军。战后得知府衔,获赐花翎。次年,又跟随胡林翼镇压太平军、捻军的联合部队,解襄阳之围,遂代理襄阳府事。咸丰七年(1857年),先以攻克武汉被提升为道员,后以平定襄阳加按察使的头衔,不久便 被授予湖北督粮道。咸丰十年(1860年),唐训方才解任了军方职务赴粮道任。没过多久,即升为湖北按察使;后又擢升为湖北布政使。 唐训方从教谕随征到任湖北布政使,除了因在战场上的能谋善战外,还与他指挥作战军纪严明分不开。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军、捻军的2万联军来犯,唐训方在蕲州以守军2000人对抗,军队中团结一心,英勇杀敌,无人逃走,以少胜多,成功守住了蕲州。 唐训方回到故乡常宁后,倡立西乡经纬学宫,督修《常宁县志》。与此同时,他还担任了双蹲书院山长一职,编辑《常宁诗文存》,又捐银2万两修建了培元塔。 来源:衡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