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常宁,爱上常宁论坛! 广告服务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732查看|0回复

【非遗传承】易明文:雕龙画凤的制烛人生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7 01: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常宁手机报”关注我们

伴着一盏明亮的电灯,父亲易明文用一只毛笔沾上金粉,在一支支红彤彤的蜡烛上,提笔写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女儿易丽则在一旁支起一口大锅点火,伴随着滋滋声,大块大块的石蜡逐渐融化……这是12月14日,记者在常宁市青阳南东一区易明文家看到的一幕。

见到记者的到来,65岁的易明文放下了手上的活,把刚刚完成的一对字烛小心翼翼地插在沙坛里。“蜡烛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繁琐精致的工序和耐心才能做成。”“现在制作一对龙烛,一个熟练工也得花上三天左右。活灵活现的龙头龙身、云彩火焰或片片龙鳞,都是精细活儿。”易明文指着一对龙烛说。这个谈起制烛技艺就停不下来的老头儿就是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宁制烛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啦。“常宁制烛技艺”2017年被列为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易明文在常宁艺术圈被熟知的朋友们誉为传统艺术中的“全能型艺匠”,祖上几代都是板桥镇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可追溯到清光绪年间,如今传承到易明文已经是第四代。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爷爷、父亲两辈人就在做蜡烛了。”正是由于幼时的耳濡目染,天资聪慧的易明文,11岁就能独自完成繁琐精致的龙烛制作。他告诉记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板桥镇一南杂店因外请制烛的师傅一直没来,父亲便毛遂自荐为南杂店纯手工制作蜡烛,制作流程繁琐精致,造型多样,在当时被堪称常宁‘南乡一绝’。”

“制作蜡烛说简单也简单,但要把它做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就在石蜡融化的间隙,易明文拿起削好的竹签缠上一层灯草或者棉絮作为蜡烛的灯芯,接着放入滚烫的烛油中煮干竹签中的水分,最后开模浇铸制成烛坯。一支蜡烛的成型后,易明文将它们小心翼翼的挂了起来。他说,这个环节其实也很重要,一支蜡烛固定的形状就是在这个环节决定的。

待烛坯成型风干的间隙,易明文将石蜡煮开再倒进一种叫做“油红”的颜料,一盆石蜡顿时变成红彤彤的颜色。将颜色搅拌均匀后,易明文又将之前风干的白蜡烛脱模,和竹签上蜡环节不同的是,上色工序就比较简单,只要控制好温度,把加了“油红”的石蜡来回淋个三五次,整支蜡烛就上色完毕。

上色层相对单薄很快就被风干,此后,女儿易丽将这些蜡烛“尾巴”切掉露出棉芯,再用染色蜡在蜡烛上画上简单的几片花叶,而最复杂的花色,则要易明文来完成,加工造型,从彩画、剪纸、书法提字、烛饰模具制作,再到用彩色烛油点画精致的龙鳞、花瓣等烛饰造型,每一个工序易明文都是信手拈来。

“在常宁,老百姓买传统蜡烛也很讲究的。”易明文娓娓道来,“60岁及以上老人点龙烛、男婚女嫁点洞房花烛、生日喜事等都可点字烛,字烛又有分类,寿宴提祝寿词,就事提词就事字烛的特点;逝者驾鹤西去则点上表哀思的白烛;传统手工蜡烛是人生历程的见证,包容了人世的日升月落、悲欢爱恨,常宁人把制烛文化演绎到了淋漓尽致的境界。”

“以前祖父制作的一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烛,曾被人拿去国外吸引了很多外国友人慕名参观,后来因各种原由,直到现在也没制作过六方形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烛,不过这将在我的第五代传承身上实现。”易明文自豪地说。“在80年代中期,自己制作的一对龙烛,在广州交易博览会上一个70公分的展台上,吸引了无数游人围观参展,由此常宁的制烛技艺也走进了大众舞台的视线。”

当问到未来将如何发扬这门老手艺时,“这两年来我正指导女儿易丽学习制烛手艺,前几天朋友长辈过寿用的一对龙烛就是她独自制作的。我们现有客户,基本都是熟人需要,提前找我们预订的。”易明文说。他改了“传男不传女”的规矩,将手艺传给女儿。“只要手艺能更好地传承发扬下去,传给谁都可以,女子心更细些,如果有非常热爱制烛工艺,愿意来学习的,也会考虑再改‘传内不传外’的规矩,培养一批优秀的传承人,共同把这门老手艺发扬光大。”

“我是在去年才开始系统性的接受父亲的手艺制作的,虽然时间短,但是我比别人更有耐心,更有新信心学好这门老手艺。现在我也已经可以开始独立制造型繁琐的蜡烛了。”易丽告诉记者。儿子喜欢画画“有时我学制烛时,儿子有空也会叫他过来一边观学”

为了不让这门传统老手艺失传,易明文说,他会在近两年内全部传给易丽,让她做第五代传承人。其次,就是在遇到有天赋,又愿意学习和热爱发扬制烛技艺的传承人时,考虑打破“传内不传外”的规矩,培养一批新的传承人。


作者:曹莉媛

编辑:曹莉媛

责编:刘杨

三审:吕小宝

1078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6广告位招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