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常宁,爱上常宁论坛! 广告服务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937查看|0回复

枯木残根刻神韵,常宁这群手艺人不简单!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12 1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一个雕刻物件都承载着故事,不单单是物件本身所表现出的样子,还有制作者内心关于美的徘徊。常宁木雕,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它取材于植物的颈根部,经过常宁手艺人丰富联想和一双妙手的艺术加工,以其奇异的形状、特有的色彩、别样的质感、朦胧的韵味,让人陡生奇感,愉悦身心。


常宁木雕距今有多少年历史,已经无从考究。但自常宁天宝元年至县以来,木雕工艺就一直存在,因木雕制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常宁城乡流传很是广泛,由于做工精细,形式讲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在钟灵毓秀的常宁大地上,孕育着一代代在枯木残根上雕刻神韵的雕刻艺术家,廖国清、贺学云等都是其中的一员。2017年,常宁木雕被列入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展翅翱翔的“雄鹰”、喜迎八方宾客的“财神”、流光溢彩的茶台……在常宁市天艺雕刻开发有限公司,目之所及都是历经大自然风雨洗礼、闪耀着岁月光芒的木雕及根雕,让人惊叹雕刻艺术之魅力,自然造化之妙趣,天人合一之雕艺。对面的工艺制作车间里,非遗传承人廖国清、贺学云正细心地用小刀雕刻着作品。

“木雕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历经构思、设计画稿、精选纹理细腻和韧性好的木质材料,然后雕刻、打磨、上漆等一系列繁杂的步骤才能完成,即便是熟练的木雕手艺人,小件的作品也需要半个月雕刻,而大件作品耗时就要几个月甚至一年。”贺学云这样表示。

“雕刻是家传手艺,父亲是‘行家里手’,而我在13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手艺。”今年38岁的廖国清,来自三角塘镇幸福村。小时候家境贫寒,全家的生活就靠父亲的手艺维持,哪家需要做家具或者木制装饰用品了,他就跟着父亲去哪家做工。那个时候,就打下了雕刻艺术坚实的基础。成年后,先后来到浙江、福建等地务工,学习浮雕、画图设计等。

雕刻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好的树颈和树根是雕刻创作的关键,为寻找上好原材料,廖国清、贺学云等几乎跑遍了常宁的大小山头。农村哪家砍树或者砌房了,他们就带上铁锤、凿子和干粮,翻山越岭,寻找合适的原料。“有时找到了一块好树根,饭也顾不上吃,手脚并用,就想马上把它挖出来”,每发现一件理想的根材,也是他们最快乐和满足的时候,拿在手里,仔细观察,心中构想着它的造型,全然忘记了艰辛和劳累。

“每件作品都像是自己的孩子。”来自胜桥镇渣石新村,从事木雕工作20余年的贺学云不无感慨,他说,这些上好的原材料在大自然的巧力下已经初步有了形态,自己根据形状和质地进一步做加工,就像一杯杯美酒要细细品味,他要通过雕刻挖掘内心美。


与其他非遗项目的式微相比,由于家居市场消费群体的日益扩大,加上常宁市对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的重视,近年来,常宁木雕的名气越来越响。常宁市天艺雕刻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桂贤表示,成立公司的初衷是把常宁一群志同道合的雕刻手艺人整合到一起,通过资源共享,抱团取暖,做大做强常宁雕刻事业。在他牵头下和常宁市委宣传部及常宁市非遗中心工作人员的努力撮合下,公司于今年6月28日正式开业。目前该公司的木雕和根雕手工艺制品,赢得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远销四川、云南、广东等地。

对于公司以后的发展,刘桂贤表示,将努力改善公司环境,扩建场地,扩大规模,以卓越的“工匠精神”打造常宁“雕刻艺术王国”,树立常宁文化产业旗帜。同时积极招纳常宁木雕爱好者进来,对他们传授技艺,做好木雕工艺传承工作;与市残联对接,把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员吸纳进来,让他们学会一门雕刻手艺,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拉动常宁劳动力就业。

来源:常宁手机报



在常宁,特权会员就是这么牛逼!1元嗨翻全城!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大牌抢购!

882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6广告位招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