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种油茶树开始,就一直强调生态保护,不滥施化肥和农药,保持产品的绿色生态环境。虽然梅雨季节油茶林中除草任务很重,但我们宁肯多花费一些人力成本,也绝不用除草剂……”近日,在常宁市大堡乡宜冲村毛里坳咏胜休闲农庄主要负责人袁慧卿向记者介绍时下正在忙碌的农活。 袁慧卿这名土生土长的常宁农家女,早年南下深圳务工,凭着勤奋努力,后成为外贸公司白领。事业有成的她如愿收获了甜蜜爱情,嫁给了台胞王咏胜先生。 “2008年回老家过年,先生问我为什么到处都是黑灯瞎火,我告诉他这里很穷……”袁慧卿说起10年前决定回乡创业时,就是因为一个“穷”字。 王咏胜说:“当时我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后发现,村里穷是因为没有发展好种植业和养殖业。所以我跟慧卿说,我们干脆把家搬回来,结合本地特色,带着乡亲们一起发展油茶产业。” 袁慧卿说:“当先生主动提出将家搬回来一起发展农业时,我心里十分感动。说实话,在外多年,每次回家看到家乡落后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总希望能为乡邻们做点什么。这一次不一样了,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当年春节刚过完,夫妻俩就请乡政府帮助解决承包山地相关事宜。几番周折,袁慧卿在当地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签下了涉及12个村的5000多亩荒山,并注册成立了常宁咏胜农庄,雇请当地村民在这片5000多亩荒山种下了50万株油茶树。 桥头村铁家组村民滕德贵说:“刚开始,我们根本不相信一个是身家千万的台胞,一个是外企高管,怎么可能放弃城市的舒适生活,到这穷山沟里来吃苦受累?但是后来,大家确实拿到了‘真金白银’,这才相信夫妻俩是做实事的人。” 截至目前,袁慧卿夫妻俩已总投资约2亿元,流转山地7000余亩,修筑沙石路10公里,构筑圈养禽类围栏30公里,加固了农庄内山塘、水库近10口。除种植油茶、红心柚、石榴、李子等经济作物外,还大力发展土鸡、野鸡、珍珠鸡、火鸡、老鸭、鹅等林下养殖业以及生态养鱼等生态产业模式。 “在农庄干活一天可以赚到120块钱。一年下来,在家门口就可以赚到3万多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永安村姚家组村民尹杨凤说。 经过10年的精心培育,大堡乡昔日的一片片荒山,如今变成了一座座“绿色银行”。袁慧卿夫妻俩又积极探索“合作社+休闲农庄+公司”的等模式,并按照“一村一品”在周边以村为单位组成合作社,让社内以贫困户为主的社员自主发展种养业,由农庄提供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及部分资金支持。目前,当地已建立6个合作社,入社农户100多户,农户年增收入3万元以上,带动20多户贫困村民脱贫致富。 尝到发展农业甜头的袁慧卿告诉记者:“目前农庄的茶油等农产品已成功打入欧美市场,下一步将力争把农庄打造成集生态种养、游乐休闲、科普教育、亲子活动基地等多功能、高标准的生态农庄,不仅要推销‘常宁油’,更要开拓‘常宁游’。” 编辑/曹莉媛 来源/衡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