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常宁,爱上常宁论坛! 广告服务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647查看|0回复

常宁市蓬塘村有位现代“鲁班” 巧手“复活”农耕图!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8 22: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快来看,这些农具现在难得见到了!”近日,蓬塘乡蓬塘村的几名村民招呼记者进入一间工坊。


工坊内,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幅活灵活现的“农耕图”。古朴而颇有沧桑感的石磨、踏碓、风车、纺纱车等农具模型,勾起了在场观者的儿时记忆。


这些农具的制作者,是今年47岁的鲁家友。凭着鲁家友的一双巧手,被人遗忘在角落里的农具又“复活”了。


农耕情结让他“重拾”农具


鲁家友在制作古农具时基本靠手工。他拿过一个木齿轮说:“比如它吧,既要做成圆形,又不用一根钉,全用榫头铆起来,没有一定的手工技艺很难做出。不但技术要求高,而且耗费时间,像一架风谷车就要20多天才能完成。工艺最复杂的动态农具演示模型,既要做缩小版的农具,又要用泥塑人物造型,耗时最长,得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工艺作品“风车”模型

怎么想起来制作古农具?鲁家友娓娓道来。


儿时,他跟着父母做农活,那时最喜欢的事就是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小型农具和木偶。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技校就读,跟着师傅学做木工,精湛的木工技艺颇得乡亲们的好评。


22岁那年,他远离家乡,来到广东一家玩具企业设计玩具。在外闯荡的日子里,他看到很多老物件和老农具,在工业文明进程中,逐渐消失,备感惋惜。


“我很想念故乡,那里有我的亲情,有我的老屋……”40岁那年,喜欢木工的他,又回到了老家。


工艺作品“踏碓”模型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这些古老的农具,代表着历史的记忆和前人的智慧,我就想办法在农具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用现代化的元素传承和发扬农耕文化。”鲁家友决心重拾老本行,专心研发和制作农耕器具系列产品。


他想了很久,甚至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到全国各地的农耕博物馆参观学习,立志要把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传承下去。


让农耕器具“动”起来


走访了很多农耕博物馆,鲁家友发现,陈列在农耕博物馆的农具都是静态的,如果能够让农耕器具“动”起来,不是更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吗?


于是他将玩具设计与木工技艺相融合,制作缩小版的动态农具演示模型,这样既引人注目,又能创新传承农耕器具制作技艺。


工艺作品“水车”模型

要做动态农具演示模型,可不是件容易事,鲁家友说为此耗费时间和精力泡在工坊里钻研琢磨,一呆就是一整天,妻子因此经常抱怨他不务正业。


他运用自己丰富的玩具设计经验,按比例缩小农耕器具的尺寸制作模型,把模型做好后又安装机器传动和感应装置,将传统的农具与声、光、电相结合,制作出活灵活现的动态农具演示模型。鲁家友介绍,这种动态农具演示模型在外人看来很新奇,因为安装了感应装置,观者一走近模型,人物模型就会操持农具“忙活”手中的农活,待观者一离开,人物模型立即停止了“干活”。


经过不断钻研,他制作的农耕器具,在2015年湖南艺术节湖湘工艺美术创意成果展新人奖的角逐中喜获三等奖。 鲁家友成了大伙眼里的 “鲁班”。


成立公司开发农耕文化产品


首次获奖的经历,令鲁家友终生难忘。印象最深的是制作榨油机模型。因为榨油机的榨油方式很传统,工艺也比较复杂,为此他走遍了常宁各乡镇大大小小的油坊,精心学习榨油的工艺流程。“为了达到全仿真的效果,我采用完整的原木制作榨油机,还把真正的油饼按比例切小,放置到榨油机内,以求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这台榨油机模型耗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鲁家友跟记者聊起制作农耕器具的不易。



为了走好农耕文化传承之路,鲁家友于2016年成立公司,着力于农耕文化产品的开发。


“七年间,我制作了500余件农耕器具。目前,开发了7款农耕器具动态演示模型,未来还将开发40多款不同类别的产品。在开发三大系列的农耕文化产品里,第一系列产品是农耕器具实物,第二系列产品是动态演示的农耕民俗场景模型,第三系列产品是把农耕文化融入旅游产品,采用微缩工艺的手法,以原木为原材料,手工制作出风谷车、石磨、水车、油榨机、打谷机等农具旅游工艺品。”鲁家友说,希望这些农耕文化产品能走进校园,成为对青少年农耕教育的教具。


“我想制作更多农耕用具,挖掘深层次的农耕文化内涵,让更多人能记忆起农耕时代的文明。”鲁家友说。

来源:常宁手机报

在常宁,特权会员就是这么牛逼!1元嗨翻全城!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大牌抢购

574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6广告位招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