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林:现任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省分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常宁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常宁市书画院院长。
宜城西郊,有一座美其名曰“东林山庄”的休闲胜地。这里环境清新幽雅,远看有湖光山色,周遭是芙蓉似锦。走近庄舍,满眼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庄舍为四合院设计,大气而简约。庄舍正门上“常宁市书画院”几个大字赫然入目。用草书写就的楹联似行云流水,生气淋漓。这座山庄的主人便是常宁市知名书法家张东林。
张东林,男,1957年生,官岭镇勒塘村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幼年时曾经历了全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小张很早就显露出对书法的过人资质和特别爱好。
回顾自己的艺术人生,张东林常感叹:是家乡人的文化熏陶,让自己走上了书画创作之路。在张东林的记忆里,勒塘村有两个人,引导他一步一步地走上了书法创作之路。一个是在村办小学教书的陈代央先生;一个是现在享誉全国的著名书法家何满宗先生。
小张出生的勒塘村,出过的文化能人还不少。在幼时的小张眼里,村小教书的陈代央先生是个艺术全才,吹啦弹唱样样在行,天生的一副好嗓子,拉的一手好二胡,写得一手漂亮字,画画也是一把好手。当时的公社,经常请陈代央先生到村里去搞宣传,写宣传标语。每当这时,小张便会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递送道具,帮忙把墙壁刷白。
何满宗先生虽是小张的同村人,比小张高几个年级,彼此并不熟悉。一次,小张在村小学的墙壁上,看到贴了一幅何满宗用白纸写的“风景这边独好”的毛笔字,喜欢至极,从此与毛笔结下不解之缘。
正是受到这两个人的影响,年幼的张东林开始锻炼自己的坐功,常常呆在自己的家里,利用废旧的报纸,模仿着二人的笔迹,练习起书法来,乱写一通也乐在其中。课余时间的他,几乎埋头于书法学习之中,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地练习。班里和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成了他练习书法的绝好平台。哪儿新贴了一张大字报,只要字写得不错,他都要去欣赏一番,每次回家的路上,张东林一步一顿,把家乡的青石板当成自己的纸张,练习新学的字。到高中毕业时,张东林已能写出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和粉笔字。
1976年,张东林开始担任村小学民办教师。他开始有了更多的时间练习书法,三年民办教师生涯,几乎全部都是用毛笔备课。张东林的书法艺术,也因此开始有了突飞猛进。而当时的张东林先生,甚至还没见过一本像样的书法字帖。
1981年,刚师范毕业的张东林,分配到宜阳小学工作。当时的宜阳小学,文化氛围很浓厚,在全国也很有名气,是湖南省唯一一家少儿版画创作基地,汇集了全市很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因为可以和很多文艺人才接触,同时,也因为可以看到和购买碑帖临摹,他的书法艺术较之从前,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尽管如此,他还是感到自己的艺术修为还不够,1986年至1990年,张东林自费参加中国书法函大学习。四年的函大学习,让他接触到了当时全国最有名望的书法大家,艺术视野也更加开阔。与此同时,他对自己的字越来越不满意了,求变求新求特色求自我,变成了他的艺术追求!同行对他书法艺术的评价也越来越高了!
“鸟随鸾凤飞自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这是张东林书法创作中经常写到的两句话。而这两句话,也正是张东林一生追求书画艺术终有所成的真实写照。他的书法得益于村里的文化人的指点,他的国画、版画创作同样如此,得到了常宁市著名版画家、鲁迅版画奖获得者吴国威先生的指点。
常宁市宜阳小学与市文化馆仅仅只有半里路程,上班下班,张东林均要路过此地。一次,张东林拐了进去,看到吴国威先生正在工作室进行版画、书法创作。于是,他一有时间就往里跑,接受艺术熏陶。有时,他也会回到学校找来报刊杂志上的图片临摹。吴老师看到他有这方面的兴趣,就让他在涮涮宣传画的边或打宣传画的底色。
1983年,文化馆集中常宁所有画画的人到文化馆创作版画,吴国威老师要他试试,他开始打退堂鼓了,一是他没有美术基础;二是对版画是什么一窍不通,唯一有的就是对画画的兴趣。吴国威老师找来了一本版画集,让他暂时不要动笔,先看看人家是怎样画,怎样选题,怎样布局的,他这才渐渐对版画有了朦胧的认识。
经过了一周时间的朝思暮想,他选择了小孩子跳橡皮筋作为版画的表现主题。但画出来总是不好看,吴国威老师总是鼓励他,多观察。在一个夕阳西下的旁晚,透过阳光的剪影,看到活泼可爱的孩童在玩耍,灵感一来终于有了场景,题材有了,阳光的场景也有了,但阳光的表现又是一个难题,阳光是虚的,于是又四处找资料(那时的资料很有限),找综合表现阳光的方法,理清自己表现阳光的语言,终于画出了第一稿,高高兴兴拿给吴国威老师指点,吴国威老师在桌上拍了一掌,连声说“好”!题材和构思都很成功,但画面还不漂亮,经过反复几次修改,终于创作出我的处女作版画《阳光》。这之后,观察生活、收集资料、画画稿、回忆童年的生活点滴,占住他教学后的所有时间,也因此而成了宜阳小学的专职美术教师。
1983年到1985年,凭着对版画的一腔热情,张东林先生接连创作了《甜甜的梦》、《童年》、《一日之计在于晨》、《秋叶》等十多幅版画作品和二十多幅版画小品,《秋叶》在德国国际版画展展出,《一日之计》在湖南省美术作品展获银奖。
时光推进到九十年代。当时,常宁文艺界的空气很是浮躁。很多人都希望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下海”捞金,在市场风浪中搏一搏。看着身边的人们一个个地动摇、离开,张东林心中很不是滋味。一家几口,就靠着他那点微薄的工资过日子。加之,进行文艺创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此外,作为一个教师,作为文化人,他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建设一座很大气的书画培训、创作和展示基地,集中全市所有爱好书画的人参与其中,而以自己的工资水平,无论如何也是完不成的。
经过一年时间的踌躇和思考,他终于决定,先暂时离开他心爱的书画事业。1991年,他终于离开了文艺战线,怀揣200多元的积蓄自找门路。先后当过油漆工,做过铝合金窗、玻璃画,搞过木雕、汉白玉雕塑,经营过广告公司。得益于不错的商业头脑,张东林还是赚到了不少钱。
对于书画家和企业家两个角色,张东林笑言:“别人说我是在常宁书画家中企业做得最好的,在企业家中画画最好的,但是如果两个角色归位,无论是画家还是企业家,都没有做到最好,我还需要努力。”对此,常宁市著名版画家吴国威先生如是评价:“张东林先生多年从商不弃丹青”、“你无法从其身上嗅着铜臭与功利”。
进入新世纪来,他重新回归到心爱的艺术事业。他开始着手两件事,一是继续加强对书画艺术的研习,珍爱艺术、追求精品,这是文艺家的使命;二是筹划建设常宁市书画创作基地,让更多人喜爱、传承书画事业,这是文艺家的责任担当。
在艺术上,但凡是取得一点成就的人,都是很谦虚的,都觉得自己艺术功力还远远不够。张东林也是如此。他常常告诫自己,自己的艺术功力还很薄弱,要多向名家学习,不要过早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定位。
因自感书画基本功还比较薄弱,张东林一次性就买来几万元书籍:历代书法名碑、帖,历代中国画大师作品集,十年来临习不缀,越学习越感到自己的不足。有一段时间,他都不敢动笔,总觉得自己的作品缺了点什么。
为了使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更耐看、更有品味,他还不断从中国传统艺术、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今中外各类文化书籍,从《道德经》到《论语》、从诗词散文到小说,从中国美学到外国哲学,从中国的王羲之到法国的罗丹。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精进了许多,感觉自己似乎找到了自己创作中缺失的元素,也比之前更能静下心来从事书画创作了。
在书画创作上,张东林的艺术构思较之前更加成熟。他把王羲之的《兰亭序》手摩心随,力图把西方绘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现在正在创作的版画《金土地》就可以看到这方面的影子。
在这几年中,张东林重点创作了两组作品,一组是《瓶花》小品,一组是《中国印山》系列。作品送到观澜国际版画基地著名版画家洪涛、全国版画展评委常桂林等观看,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立即要求他到国际版画基地加工。专家认为,两个系列特别是《中国印山》系列,画面看起来简单,其内涵是丰富的。很多读者阅后都说:“我不太懂版画,但读中国印山系列版画,犹如读一首诗或读一篇散文,小版画具有大气象,色彩亮丽,纯洁,直接涤荡人的灵魂深处”。
张东林先生艺术创作的水准再次提升,高峰期即将到来。但是,即将迈入耳顺之年的张东林先生,在总结自己的艺术创作时常说,“我的画路还不成熟,还没定型,还要慢慢来”。但是,他也设计并描绘了他的艺术轨迹:先画家乡常宁的一草一木,他深深的爱着养育着他的这片土地,经常回忆起他美好的童年,童年、家乡的生活是他创作的的源泉;等有了一定创作经验,将画笔描绘、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
2008年12月,市里准备筹备成立常宁书画院。因为他在书法艺术上的突出造诣,时任文联主席的吴国威推荐他担任了书画院院长一职。
也正是在这一年,他正式启动常宁市“东林山庄”文艺创作基地建设项目。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无论是基于对书画院的感情,还是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人精神的向往,都催发并促使了张东林以个人出资的方式建设“东林山庄”,留住传统文化的勇气和雄心。事实证明,张东林的智慧与眼光是对的,经由张东林历经十余年的不断建设、保护,东林山庄焕发出蓬勃生机,不仅为常宁书画院留住了“心”,为常宁留住了“心”,更是为文化留住了“心”。
东林山庄工程占地30余亩,个人耗资200余万元。从2012年3月28日正式开工,11月6日项目主体竣工,8个月的时间,张东林一直都扑在工地上,整个人都黑瘦黑瘦的。这段时间也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记忆。
书画院是一个聚集人才的平台。让更多人从事艺术,经常性开展本土文化活动,储备常宁的艺术人才,这是张东林的个人理想。“让封闭的院子走进市民的心灵,才有可能让文化感染更多的人”,张东林如是说。
为提升书画院(又名东林山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为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2014-2015年,张东林以书画院为平台,连续两年出资举办了两届“山水故园情”常宁市公务员书法、摄影作品展,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画家的手中是画笔,比画笔更大的是手笔,东林山庄是张东林在文化建设上的一个“大手笔”。 张东林以一个艺术家高度的社会责任和深切的文化守望,完成了画笔之外的这“一大手笔”,这是对常宁这片文化厚土的深厚感情,对文化责任的深切担当。
文章来源:湖南常宁湖湘文化
在常宁,特权会员就是这么牛逼!1元嗨翻全城!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大牌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