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在暑气中彷徨/唱断肝肠/盼来了一丝丝微凉/相思鸟一阵色盲/大地一遍金黄/稻黄、桔黄、叶黄/还有那秋景一绝的菊黄/那都是黄土地种下的希望 ( 《秋天的诱惑》节选)
节奏、韵律、意象、意境样样讲究,像这种诗篇,这个58岁接近耳顺之年的农家汉子一边种地一边写,在油盐茶米中领悟四季轮回,追逐着人生的超脱,40年来差不多写诗3000余首。他叫刘治华,常宁柏坊一个典型农民,“网红”诗人。
“行动于中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是内心炽热感情的高级表达,因为节奏韵律的诸多讲究,历来被誉为“文学中的文学”。未经专业训练而成为一代高产诗人的并不多见。
刘治华的诗歌人生起源于学生时代,那时候,他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进行讲评,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他的青春岁月基本与诗意无关,1977年高中毕业后便不得不为生计而劳累奔波,但即使是那些年月,他的文学梦仍未被搁浅,40年来写下了3000余首诗作。有写实、有写景、有抒情、有感怀,深受同学、工友、农友、亲友好评。
“我从小就喜欢读文学方面的书籍。鲁迅杂文、诗歌散文等书对我影响深远”。遗憾的是:刘治华的诗歌创作四十年间,除了网上发表的及自己保存在手机里的外,还有许多早年间发表在各类报刊杂志上的诗作都已遗失,这源于他的率性而随性的性格特征。
作为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歌深受劳动人民喜爱,“前几年,我开通了微博、微信,很多诗都是在手机上写,有一次,我把自己写的一篇诗发表在了微博里,没想到大家评价颇高,令我倍受鼓舞。”
刘治华的诗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以后,得到不少网友的好评,许多诗歌爱好者赞扬他的诗清新、唯美、独特,显示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同时有着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一些诗歌微信公众号纷纷邀请他为其供稿。他也因此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学、诗歌爱好者,每天点评诗歌、讨论诗词歌赋。
花香、墨香装饰着刘治华画一般的田园生活,青春、梦想、文字凝结成了刘治华诗一样的人生,他写诗的劲头一发不可收拾,有时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甚至等到家人都熟睡了,半夜三点再爬起来继续创作。一旁的妻子打趣道,“现在的他就是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诗歌不能一日不看、不写。”2017年7月初,常宁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刘治华时刻关注着受灾群众的安危,写下《不速之客》表达他的担忧和牵挂。 昨晚/洪水来到了家门/也没敢叫醒熟睡的人们/却已经把堤岸蚂蚁的梦击沉/一夜之间/稻田变成洪城/馋嘴鸟默默为菜园子饯行/雨停了/洪水还没尽兴/便踏上入江的归程/狼藉的田埂/留下了许多不甘的心…… ( 《不速之客》节选)
今年58岁的刘治华已儿孙满堂,这个“栽秧种菜庄稼汉”在种好一亩三分薄地的同时,也是“舞文弄墨痴迷汉”,写山川田园之秀美,描花鸟虫鱼之情趣也是每天的必修课。“无论有多忙,无论在干什么,只要来了创作灵感,我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拿出纸笔开始写诗。”刘治华笑着说,“有时难免会挨老婆的一顿骂,不过灵感比什么都重要。生命不止,诗意不断。起码我的人生精神食粮是充足的。”
刘治华感言:诗来源于生活,自己的诗就是带着质朴和泥土的芬芳出炉的,在他的笔下,高山流水,一草一木都充满着文学气息,都是一首诗,50而知天命,但他似乎有自己的不老童心,永远珍惜着自己的诗意人生,乐意用自己旺盛的创作激情回馈着人生中的平凡岁月。 我荡漾在诗的海洋/不管生活过得怎么样/都有像诗一样的涵养/四十如一日/努力在用最美的诗/装饰田园故乡/激情随烈日滚烫……我的点点滴滴/就象标点符坐落在文字中央静闻花香/渗透墨香/散发着诗的馨香。 ( 《诗意人生》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