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摄制于2016年12月) 在常宁的水利工程建设史上,洋泉水库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水利基础设施。四十多年来,洋泉水库在防汛抗旱、蓄水发电、生活饮水、改善生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掀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红旗渠”等一大批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就是在这一时期修筑起来的。乘着这股东风,1966年6月中旬,中共常宁县委做出了修建洋泉水库的决定,并在当年取得上级批准,当年奠基开工。
不巧的是,就在那一年,长达十年之久、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一度受阻,庆幸的是,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水库建设也并未停工。
亲历者陈志谟回忆,修筑洋泉水库时的伙食很简单,住宿条件很艰苦,有搭工棚住野外的,有住附近村民家中打地铺的,参与建设的民工生活完全自理,自带粮食与工具。全县一盘棋,村村上劳力,为了筑坝,四五万民工齐心协力,挑平了几座山的黄土,开凿了几座山的石块。多少个肩膀被磨出了血茧,多少个腰杆、多少个脊梁被压成了铮铮铁骨。
按照设计方案,洋泉水库的大坝完全是采用粘土堆砌起来的,叫做粘土心墙沙壳坝。大坝以粘土墙为核心,内外两侧用沙作壳,用块石护坡,整个大坝没用过钢筋水泥等其他建材。洋泉水库投入使用40年来,没有出现较大险情,虽然是首次引入的粘土心墙沙壳坝建坝方式,但当时的管理、施工人员用精益求精的态度,筑牢了坚固的大坝。让大坝历经风雨洗刷,依然能通过岁月的大考,成为那个时代精神的象征。
粘土心墙沙壳坝这种设计,在当时可以说是极为大胆,但却是最经济实惠的建坝方式,正因为如此,当时对于粘土质量要求特别高,民工挑来的每担土都必须经过严格检测,垒起的粘土必须一层层夯实,正是这种几近苛刻的把关,保证了大坝的稳固,四十多年过去了,大坝还巍巍挺立,没出现险情。
十二年的艰苦奋战,造就了洋泉水库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水利基础设施,水库竣工运行四十年来,全市近一半的农业人口因此而受益。除了防汛、抗旱等功能外,发电也是洋泉水库一个重要的效益。在上级的支持下,洋泉水库管理局也正充分依托水电优势,做活产业文章。
激情燃烧,大坝耸立,清流一渠,遍地稻菽。洋泉水库的建设,在常宁水利发展史上,创造了基本依靠人力,建设重大工程的奇迹。四万多英雄儿女,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书写了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的厚重历史,也将激励着一代代常宁人为幸福生活而继续奋斗。 来源:天下常宁 老板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商务合作、新闻爆料请扫以上二维码加小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