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中国,湘江中游,有一座洋溢着书香的城市:常宁。他宜居宜家,宜商宜游,是中华诗词之乡、版画之乡,是山水秀美、底蕴深厚的“宜城”。
唐天宝元年置县以来,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王居仁、袭盖卿在此创办双蹲书院;唯物主义思想家王船山隐居讲学,彭明治、滕文生、吴基传等一代代英才经此启蒙,成就斐然。
传承千载,不忘初心。在204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市委、市政府正在“教育强市”的战略高度推进终身学习;100万父老乡亲正在不断学习中提升生活品质,延伸人生价值。
全市出台了指导性文件,成立了服务机构,投入300多万元拓展了覆盖城乡的全民终身教育网络和保障体系。自2012年依托市教师进修学校建立衡阳第一家县级社区学院以来,全市现有社区学校3所,社区学习中心27所,公共服务机构11个,它们充分整合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形成了“市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社区学院承办,社区自主活动,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运行机制。
全市书院讲坛、国学知识竞赛、读书漂流活动、全民阅读日、老年文化艺术节等学习活动有序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火热开展。依托城镇社区教育与新农村建设两大阵地,全市不断打造全民终身学习的常宁品牌。
2014年4月10日,“双蹲书院大讲坛”首场讲座开讲,秉承先贤余志,弘扬本土文化,搭建文化与经济的桥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变革、国防教育等专题讲座,开讲以来,郑佳明、周铮、胡刚等知名学者和作家登坛讲学,传经送宝,成为机关干部提升素养、开拓视野的精神大餐。
创办于1986年的常宁市老年大学,是全省第二所、衡阳第一所综合性老年大学,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开设了电脑、保健、诗词、书画、歌舞等各类丰富多彩的培训班,年参学人数以万计,已经成为老年人的学习阵地、快乐场所、精神乐园。
在新农村建设中,全市积极探索“书香农村”“学习型农村”建设,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西岭镇平安村突出“孝道”文化,因地制宜打造历史文化乡村,诠释“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美丽乡愁”的农耕文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衡阳唯一的“全国生态文化村”。
在全力迈向全省“县域经济十强”的小康路上,常宁以良好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擦亮文化名片,挖掘和弘扬本土文化的比较优势,让全民终身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服务生产,惠及全民。
在知名艺术家吴国威先生的带领下,“常宁版画”的创作团队迅速发展到400余人,有多幅作品在国内外参展并斩获大奖。2010年常宁版画走进深圳观澜原创版画基地,赢得了艺术家们的认可和高端市场的关注,全市版画产业方兴未艾,前景广阔。
作为全国13个“油茶之乡”之一,常宁依托农业文化特色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市”。2008年成功举办中国(常宁)油茶旅游文化节,为目前已基本形成集生产、加工、研发、旅游和文化于一体的产业链,为全国油茶文化产业发展树立了样板。
基于农业大市和工业化中期的特点,常宁全面推进“阳光工程”和职业技能培训,生态农业、科学种养、机床操作、驾驶技能等针对性培训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了就业创业,2万多农民经此走上了致富路。
全市高标准塑造“全国科普示范市”品牌,跻身“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全市有科普学会18个、个人会员10669人,科普示范基地992个,发展培养的各级科技示范户8474户,学科技、用科技正在让更多的农民尝到甜头。
全市涌现了一批终身阅读、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典型:新河镇老教师刘经荣一辈子爱书买书,带动学生阅读,藏书数千卷,感染无数人;草根作家彭昭维终身阅读笔耕不辍,作品在全国频频获奖,从民办教师、文化专干到作协主席,他成就了自我,也培养了文学新人,被授予全省“书香之家”荣誉称号。文墨养身、诗书传家正在全市成为广受追捧的家风民风。
读书,让人生更精彩;学习,让社会更美好。
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紧紧围绕“书香常宁”建设,统筹实施“关爱”工程和“雏鹰”“夕阳红”“职业百技”等针对不同群体的学习培训计划,积极探索覆盖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人乐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书写全面小康更加精彩的常宁篇章!
来源:常宁电视台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