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队,他是精兵强将;投身自主创业的热潮,他依旧保持着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作风。面对困境,他凭着军人的执着和坚韧迎战风雨,最终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他就是常宁市侨源农业有限公司和常宁市维康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胡小平。
1978年2月,胡小平光荣入伍,1984年10月退伍回乡后,被安排在洋泉医院从事放射工作,很快便娶妻并生有一双儿女,家庭收入稳定,可以说事业、家庭双丰收,生活幸福美满。然而,想干一番事业的胡小平并没有安于现状,2003年,他毅然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公职,大胆决定自主创业。
“村里人都外出打工了,就剩下几个留守老人。”一见面,胡小平就急切地介绍起了村里的情况。他说,这个曾经生他养他的小山沟是全村最穷的地方,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很多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谋生。“每次回村里都冷清得很,田地里长满荒草,大片大片的山也都荒芜了。”胡小平回忆道。
“这些撂荒地多可惜,要好好利用起来!”这个想法很快在胡小平心中萌生,可是要想做出规模来,一个人存款资金和精力远远不够,胡小平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吴艳姬,没想到妻子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夫妻俩决定扎根在这个小山村里搞生态农业发展。
侨源农庄座落在洋泉镇的丰龙村,与胡小平的老家同心村相邻。“这个村子四面环山,出口很小,就是个‘山窝窝’,山脚下有一个几十亩的水库,而且周边有水渠,是著名洋泉水库的西干渠,水源充足,对于生态农业发展有天然的地理优势,沟底挖掘成鱼塘养鱼,种植高产莲藕,往上一层修建猪舍,养殖牲猪。”胡小平根据这一地形特征,规划起了一座家庭农场。2003年一家“农业生产+休闲娱乐”的生态农庄 “编织”起他们的家庭农场梦。
三年间,胡小平和妻子吴艳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责,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农场越做越大,销售越来越红火。一个标准化猪舍、45亩鱼塘、300余亩果园,这便是目前他们全部的“家当”。
“现在整个农场的正常运转需要120余名工人,基本都是从本村和邻村招的,大多数都是贫困户。”胡小平说,他一直优先把农场的就业机会提供给村里的乡亲们。
“我在这里务工已经一年多了,每天就是帮忙给除除草,一个月收入1000多元。”该村65岁的滕佰茂告诉小编,对于他这样没什么劳动力的农村老人来说,有这样一份工作和收入让他感到很满足。
“曾经我们这里满山遍野都是茅草,田地荒废没得人种,就剩下不到10个像我这样的老大爷、老婆婆。村里又没得一条像样的路,遇到下雨天出去赶个场都不方便。”一位同样在农场打工的老人告诉小编,胡小平不仅给他们提供工作,流转了他们荒废多年的田地,还给村里捐款修建了水泥路,完善了基础设施。“他的农场现在就是我们村的‘门面’。”老人一脸自豪地说到。
2010年,胡小平在洋泉镇租用了4550亩农田,种植1300余亩香莲,2100余亩优质水稻,建设454亩生态优质贡米基地。2010年7月,成立了维康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推行发展原生态绿色环保产品,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退伍军人为优先的招聘方式,增加退伍军人的就业机会,让战友们受益最大化,让当地村民真正得到效益。
走在荷塘边,胡小平指着面前1000余亩的荷花基地信心满满的告诉小编,如今,同心村的荷花基地里游人如织,到了周末更是摩肩接踵。观景的人多了,由荷花带来的“荷产业链”也成为带动村集体发展的重要渠道。从零散的几百亩荒地,到如今带动全域旅游发展的“荷花基地”,仅1年间,同心村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变成了家喻户晓的“荷花村”。在村民心中,这点点滴滴的改变都与这个黝黑精干的退伍军人胡小平密不可分。
目前,维康合作社种植面积达4500余亩,带动村民近1000人就业,使家乡118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2007年被评为“省科技示范户”,2008年被授予常宁市“种植大户”,2009年被授予衡阳市“星火科技示范户”、省“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省科技示范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