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
着实让常宁人领略了骄阳似火的威力。
这种高温天气还将持续……
以前这时候正是农村所说的“双抢”季,早稻已经收割起来了,要趁着节令把晚稻种下去。
只有不到一个月工夫,收割,犁田,插秧十分忙,所以叫双抢。
这时候又赶上“三伏天”,也正是一年正热的时候,收割的任务最艰巨,也最紧要。
来听听一个经历过双抢的人的自述:
对于我来说,双抢是小时候最讨厌的一段时光。所以,从小到大,最不喜欢的就是暑假。
双抢基本会持续整个暑假,首先是收豆子、收禾、插秧,紧接着就是扯草。一个夏天下来,臂膀都要脱层皮,整个人要黑上好几圈。手臂、小腿上的各种伤,要养上大半个月才会恢复。
但是现在都变了,心态变了,双抢也变了。
从我务农的十多年经历来看,天气似乎是一年比一年热。以前为了抢收抢种,中午将近12点才回,下午1、2点又到田里了。带上茶壶,用稻草挡住太阳,其实喝到最后,凉水也变热茶了。
有时候,我和哥哥姐姐们会带上一个大塑料瓶,放到小水渠里,喝的时候会很清凉。
瓜果、绿豆稀饭也许算是“双抢”时的最美记忆
瓜类一般是带到田间吃,或者爸爸送稻子回家时,顺带从菜园里摘几个。
当然,多数时候,还是能够如愿舔上一根冰棒的。那叫一个幸福和满足啊!
以前“双抢”的标配是这些
镰刀、打稻机、谷箩、秧草、扁担……
镰刀,我们这称“禾镰子”,是对用于“割禾”(割稻谷)的齿弯刀的专用名词。 那时候,我们力争让那一个“禾墩子”都差不多高,显得自己水平很高。
打稻机,又称“王桶”。
最开始没有机械的时候,真的就是一个木桶,后面加了机械,就演变成打稻机了,有时候也用“王桶”这个老称呼。
谷箩,顾名思义,就是装谷子的箩框。
将稻子从打稻机里撮到谷箩里,要一担一担担回家,这事一般就是家里的主要男性劳动力来承担。
稻子割完以后,这个稻禾需要捆扎好晾晒干,收回家当柴火。
稻谷收完后,经过机械碾压等一系列工序,又要插上秧苗。
稻子收回家,那就是晒稻谷,
晒上几天太阳,再用风车将瘪谷子吹掉,剩下的饱满谷才入仓。
后来,都渐渐变了
先是抛秧出现了,不用那么费劲的扯秧、插秧。
接着就是收割机来了,最早出现在我们村的收割机是小型的
筛稻草、耙禾这些程序全不要了。
更重要的一个现象是,现在留在农村的劳动力都已经渐渐步入中老年,体力不如年轻的时候,人数也没以前多了。
现在农村大多数劳动力都涌向了城市,在家务农的也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种点水稻也是够吃就行了。
现在种单季稻的多,收割一般在九月份,也避开了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大多数还是选择收割机,以前农村搞双抢的情景已经很难看到了。
老板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商务合作、新闻爆料请扫以上二维码加小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