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物是城市的风景线。建筑艺术的形象是通过形式、质感和色感来表现的。作为城建声相档案工作者,在拍摄建筑物时,即要了解建筑色彩的美学应用,又须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利用手中的拍摄机把建筑物变成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首先需要了解建筑与色彩的关系。从色彩学的角度来看,色彩主要给人造成如下感觉:
1、温度的感觉,即大家所熟知的冷暖色。一般暖色显得柔和,冷色显得沉着。
2、重量的感觉。色彩的明度越大感觉越轻, 反之越重。
3、距离的感觉,又称亲疏感。高明度的色彩感觉近,低明度的色彩感觉远。
4、软硬的感觉。一般暖色、亮色感觉软而柔和,冷色、暗色感觉硬而沉着。
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建筑照片,在色彩处理上都是极为出色的。
我国古代建筑中的色彩应用,在某些程度上反映了强烈的民族特色。如皇家宫殿的黄琉璃瓦、汉白玉台阶、红色的柱子和蓝色的天空对比,给人以鲜明、强烈、辉煌夺目的感觉,而绚丽的彩画更使得整个建筑丰富多彩。古代建筑师对色彩的运用符合自然规律,考虑了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如在檐口下选用冷色,使檐下部分的阴影丰富起来,同时增大了挑檐的深度感。另一方面,我国的民居是以朴素自然淡雅的风格和自然色彩为主。如青灰瓦、白粉墙、棕色木柱和门窗,给人以非常明快开朗的感觉。另外,不同功能要求的建筑物,亦强调不同的色彩。如医院、学校的色彩给人以清心宁静的感觉,会堂则应给人以端庄严肃的感觉等等。
近代的建筑更加注重运用色彩对比来丰富建筑造型,在色彩处理中,注重中间色的运用、色彩的调合和对比色的运用。这些都是建筑摄影师必须了解的。
了解了色彩在建筑学中的运用规律,我们就可以利用合适的表现手法来拍摄出色彩和谐的建筑物了。 一、科学用光 在摄影中,光的应用可以使建筑物表现出体积感,改变建筑物的色彩明度,使建筑物有丰富的阴影变化。建筑摄影多采用自然光。因此拍摄建筑物时应尽量选择在晴天,使用侧光、侧逆光。用侧光拍摄时,能比较突出地表现建筑物立体感、表面质感和空间纵深感,造型效果好;侧逆光可突出画面主体,增强影调度,制造出或神秘或幽静的特殊气氛,国际上许多优秀的摄影师都考虑了光对建筑物的表现力所产生的影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万神庙等等的图片。 二、利用滤光镜、偏振镜、阻光镜使画面色彩趋于完美。 在拍摄建筑物照片时,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譬如建筑物上玻璃、磁砖等装饰材料的反光点会影响照片质量,就需加偏振镜来消除;在闹市区拍摄时,由于空间狭小,镜头前行人车辆川流不息,如果用密度大的阻光镜,如 DN400,把曝光时间控制在 30-60 秒,拍摄的建筑物自然色彩不会改变,且行人车辆也会不留痕迹。 三、利用白平衡调整校正色温 色温是光源发光的颜色,分自然光和人造光源的色温。在摄像时,如果摄像机镜头上的色温滤色片与照到被摄体上的光源色温不一致,那么摄录下的画面就会偏色,就无法还原被摄物的真实颜色。 因此建筑摄影不论是利用自然光还是用人造光,在正式拍摄时都要调整白平衡器以校正光源的色温, 保证所摄画面不偏色。在拍摄建筑物内部结构及装璜时,如果利用自然光,就要注意用手调整光圈, 以避免摄像机镜头与光线较强的窗户“对光”,造成室内被摄物发黑,出现“剪影”现象。这种情况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把光温调成日光色温,把摄像机“白平衡器”调至“室外”档;二是关闭门窗, 把光源统一成灯光色温,将摄像机“白平衡器”调至“室内”档。
在室外拍摄时,最好选择阳光的辐射能力相对 恒定,色温和照度相一致,且具有斜侧光效果的时间摄像,如果没有太阳,用天光拍摄时,要避免以天空为背景,以免被摄建筑物因表面亮度太低而造成影像失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