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常宁,爱上常宁论坛! 广告服务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1317查看|0回复

看懂这三点,你将善待你的孩子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8 09: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
  在孩子心中,一切都是学习,都是游戏。只是成年人把它变成了正事。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如何如何,让他感觉这么严重。


  一、面对陌生世界,没有技能,没有自信,一切都得学习

  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世界就如一个绝对黑暗的屋子。这个屋子里有钉子,有碎玻璃片,你不能去动这些,否则就得受伤。在这个黑屋子里,惟一的光明是爸爸妈妈的爱,是这爱让孩子有了足够的安全感。孩子向父母学习,学习所有的东西,他们培植了自我观念,自信和责任感。在人的能力中,只有学习的本能不是学习来的。

  一个9岁的女孩可以把一件事说得滴水不露,而且神经系统超级敏感。于是,老师在前面上课,别的同学知道她的这个特点,就故意把东西朝她扔,她本能地就跳起来。可被老师看见了。家长、老师形成一个强大的势力,训斥,打击。其实,孩子的心里一定在想:“我是不正常的。”这样,越敏感的孩子越容易受伤,就象越锋利的刀锋越容易卷刃一样。精神病和天才就是一步之遥。

  孩子在这样的世界里,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有选择性地处理事情。其实,往往我们是在情感系统装上东西,要在理性层面上处理。结果,效果和作用是恰恰相反。

  一个蔫头耷拉脑的人,肯定受过严格的要求,是被别人看着缺点长大的。说话时你都不认真地看着孩子的眼睛,注定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这样的道理,来自于孩子学习的本能。

  二、人是一个有机体,按“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模式来运作

  我们必须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对待,持着一个真正平等的态度来确认孩子的自我价值。当他发现他给他的父母能带来快乐,他就会坚持。当孩子某件事上拥有了快乐的感觉,沿着这个方向,孩子的体内就激起了做下去的兴趣和动力。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需要千方百计地把事情变成孩子的快乐。其实,你的毅力不是一个科学的定义。在人类的行为中,毅力一词是非常不准确的。尤其是用毅力来描述中学生是更不正确的。当毅力和情感对抗时,它们是不可能长久对峙的,情感瞬间就可以取得主动权。这样看来,作为教育工具的批评,在孩子身上是最苍白无力的。



  三、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任何事情都可能是游戏

  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可以是游戏。孩子并不知道打扑克有意思,绝对不知道。让孩子一岁来打扑克,每打完一次扑克,你就打他一次。在他的情感体验中,打扑克等于痛苦。这样,在他打扑克的过程中,你总说:“你怎么这么笨。”打他一个耳光,“再打,好好打。不好好打,我就揍死你。”以后,孩子一见到打扑克不发抖才奇怪呢。设想一下,就和你学习一样。他打扑克你就揍他的话,教他他不学,你就打他。你让他学,并告诉他:“你要是不学会赌博,我就揍死你!”你的孩子要是一到那个场景,他不发抖就奇怪了。在孩子的眼中,他怎么知道打扑克是游戏呢?他怎么知道打麻将是游戏,会很有意思呢?他怎么知道学习这么痛苦呢?

  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把书看个够,无穷无尽。觉得自己又有掌握感,又有价值感,太激动了。比如,看卢梭的书,觉得100多年前能写出那么深刻的东西,那真是太好了。这么深刻的思想,读着那是一种畅快感。如果你要是没有这些呢,孩子怎么知道卢梭是谁?所以,在孩子的心中,一切都是游戏。

  真正的天才教育法,不论是苏霍姆林斯基,还是康威特,还有斯特朗,所有这些人倡导的都是让孩子把正事变成游戏。童年的时候,你和他做游戏,他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孩子要是觉得识字,能把这个字写得真好,他就会觉得这个游戏太有意思了。“孩子的天职是玩耍,”这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儿童中心的标语。在孩子心中,一切都是学习,都是游戏。只是成年人把它变成了正事。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如何如何,让他感觉这么严重。

  如果学习变成一种游戏的话,那简直太轻松了。在一个孩子心中,他根本不知道。所有的重要性,所有的东西,都是你脑海中得到的。孩子知道什么是正事?学习本来是生来的本能,谁把学习变成这么痛苦的事?你说,学习“1+1=2,2+2=4”,这个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不就是游戏吗?如果把它变成一种快乐,让他感觉在学习“2+2=4”的时候感觉真快乐。爸爸那么高兴,妈妈那么高兴,他会怎么样?父母是孩子的“精神供氧者”。孩子的天性是干什么?苏联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了一句根本的话:“孩子的天性是人需要人。”孩子的天性和根本性需求是需要父母的:第一个是爱和陪伴,第二个就是确认,第三个是鼓励,第四个是表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6广告位招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