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满桂,是常宁市胜桥镇的种粮大户,现年47岁,高中文化。自2009年起从事规模种粮,历经十年的生产实践,感触良多,经验颇丰。2018年,他种植水稻13公顷,在逆境中实现盈利10万元。 “种田的利润微薄,需要靠规模出效益。但是规模过大,若管理跟不上,则亏损风险也更大。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家庭经营种粮规模以20公顷左右为宜”,阳满桂介绍说。阳满桂一家四口人,两个孩子都在读书,妻子长年在外务工,基本上就他一人在家务农。他量力而行,逐步扩大种粮规模,2015年创立家庭农场,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10多公顷。规模效益达到极限后,他调整经营策略,在稳定种粮面积的基础上,追求提质增效。 当前,留守农村的人员以老人和妇孺为主。农业劳动力十分短缺,人工工价持续上扬。基于这种现实,阳满桂选择“以机代人”。他家联合收割机、大型犁田机、高速插秧机等农业机械一应俱全,入股的常宁市一起农机合作社还拥有一个稻谷烘干中心。耕地、插秧、防治、收割等水稻生产全过程,他都是采用机械作业。这样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如今,他一人耕种十多公顷水稻,还有空闲为其他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 “种田是门技术活。水稻生产中,播种育秧、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等,各个环节都不容有闪失。若不讲究科学,就难有好收成。”阳满桂感叹道。为提高种田水平,他长期订阅《湖南农业》等科技刊物,积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并学以致用,善于运用农业新科技。他在当地率先推行水稻机插、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新技术,在实践中摸索创新,攻克了不少新技术在生产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比如,他在推广应用原田泥浆培育机插秧技术中,自主研发出泥浆机,一举解决了因秧脚泥土中的石子造成插秧机卡壳断针的问题,极大提高了机插效率,得到了农机专家的称赞。 “农以种为先”,品种选择至关重要。在品种选择上,阳满桂做足功夫。他积极参加全市的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现场观摩“看禾订种”活动,还主动承担了隆平高科、亚华种业、金色农华等种业公司的一些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水稻品种安全跟踪评价工作,通过试验示范、田间考察,从中选择出满意的优良品种。2018年,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调整,稻谷从“政策性收购”为主向“市场化收购”为主转变。秋收后,国家粮库迟迟未开库收粮,常宁一度出现了卖粮难。阳满桂家2018年收获稻谷150多吨,都还是刚出田的湿谷,就全部销售一空。像桃优香粘等高档优质稻,各家米业公司竞相收购,价格较普通稻谷高出20%。“既要注重品种本身的性状表现,又要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种植习惯,更要适合市场需求”,这是阳满桂在选种方面的心得体会。
作者:颜月红 编辑:钱辉 责编:刘杨 三审:吕小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