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辈常宁人的记忆里,必定会有双蹲书院、双蹲石、南门潭等东西存在。因为这几个名字,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地点,更是一个文化符号。 事实上而言,二中所在的双蹲书院旧址,一直是常宁的文化中心,是常宁历史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
从常宁古八景来说,分别为天开石榜、地涌魁星、湘寺晓钟、茭潭晚渔、桃州春浪、全峰夕照、西桥夜月、南岭霁雪。(按县志上的先后顺序排列) 其中,天开石榜,即今常宁二中大门西南50米的河岸边。清同治《常宁县志》记载:名学岩,渊涵**之中有石,长平(鉴?)如版,往来名流磨崖纪迹。其有诗曰:石榜高悬学舍边,不施斧鉴出天然...
综合起来就是说,在学舍边有一块天然形成的石榜,又称为学岩,长长的平滑如版,往来的先贤名流都在上面留下过印记。 在老常宁人的记忆中,南门潭的石板上(即天开石榜)曾有张飞留下的字迹。
小编也曾亲自前往探寻,石板上确有楷体“桓侯”的字样(桓侯代指张飞)。但是“桓侯”乃张飞死后所追谥,故张飞刻字之说实属不实。更重要的是,楷书的形成发展乃魏晋之事,想必张飞时代即便有楷书,也不会流传太广。 故张飞刻字之说实乃后人穿凿附会。 但先贤名流在石榜上刻字却必定为真。其理由有三: 一、县志上的记载:往来名流磨崖纪迹。 二、石榜上确有字迹。 三、石榜高悬学舍边,石榜就在双蹲书院旁。在那个群贤集中的地方,有这样一块光滑的石板,双蹲贤才磨崖纪迹并不足为奇。更何况,石刻自古以来就比较兴盛,很多大江大河边都留有古代先贤的印记。 故,愚以为,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积淀甚重的地方,石榜磨崖纪迹确为真,但民间所流传的张飞刻字之说则多半是穿凿附会之言。 即便张飞刻字之事为假,但不可否认的是,石榜确实是世代先贤名流聚集的重要场所。换句话说,常宁二中所在的这片区域确实是常宁历史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场所。这从小小的一块石版就能看得出来。
更何况,常宁二中所在地,既有袭梦锡、王习隐二先生双蹲石下读书的故事,也有淳熙五年张拭之弟子王习隐在此创建芹东书院(双蹲书院前身)之实。 芹东书院经过不断的发展,后因双蹲石改名为双蹲书院,再到1955年常宁二中定址于此。 该地已成为成为常宁重要的文化符号,也是常宁的文化中心。从宋建芹东书院,历经元明清三代,到如今已经八年余年的历史,实乃常宁之文脉也。 文章来源 :微常宁 本期编辑 :林钟 业务合作 : 15507340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