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这是中国共产党对13亿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美好生活的起点。
40年来,常宁教育一路风雨兼程,一直致力于办人民满意教育而€€力同心,不断探索地方教育发展之路。40年来,常宁人民迎着改革的春风阔步前进,重教氛围越来越浓、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师资建设不断加强、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常宁教育事业实现了从“上学难”、“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飞跃,以浓墨重彩之笔绘就出一幅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壮丽画卷。

数字看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记者整理了几组数据,我们一起来看看常宁教育这四十年。
教育投入逐年增加。1978年,常宁财政投入教育事业258.9万元,1996年, 常宁财政投入3615万元。2017年,常宁财政共投入教育事业资金10.6亿元,是1978年的 409倍。 数字的背后是常宁教育发展的生动变化:土房子,土台子,里面坐着“土孩子”,这是改革开放以前孩子们上课时的常见情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是那个时期老师们上课的“三大件”。40年后,一栋栋现代化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间间设施完备先进的教室、实验室投入使用,优质的课程通过互联网传到偏远地区……优质的办学条件让教育工作者和老百姓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来常宁教育突飞猛进的变化。

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1978年, 全市公办幼儿园仅1所€€€€常宁市幼儿园,且还没有固定办园场地,在园幼儿不足100人,保教人员不足20人。2011年,我市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乡镇公办幼儿园、学前班的建设力度,到2017年底,共完成了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全市共有公办、民办幼儿园214所, 保证了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在园幼儿达2.7万人,保教人员达2400多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到国家相关要求,构建了以常宁市幼儿园为龙头,公办、民办幼儿园齐头并进的学前教育体系。
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改革开放以前,常宁学校分布散,规模小,条件差。90年代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积极优化学校布局,大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997年、2005年、2010年, 通过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三轮调整,由1997年的530多所学校,调整为2018年的197所,学校布局更趋合理,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有效缩小了城乡、区域间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差距,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40年来,常宁逐步推进学校电化教育、多媒体教育,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学校现代化教育水平明显提升。2015年起全面启动了“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 投入资金2400多万元,全市1600多个班安装了多媒体,占全市总班数的64.5%。近五年,我市投入学校“四改四化”资金达1.5亿元,打造了一批窗口学校。从1985年基本完成普及小学教育到1997年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再到2017年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评估验收,评估得分取得了湖南省排名第二,衡阳市排名第一的好成绩。今年,我市又强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化解工作,实现了超大班额清零,起始年级不再出现新的大班额目标,40年,我市义务教育实现了从“上学难”“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飞跃。

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1978年,全市在校高中生1500多人,高考录取人数为170余人,仅占参考人数的11.3%。2018年,高中在校学生为16464人,学生人数较1978年增长近11倍,高中学生三年巩固率为99%。2002年,常宁一中被批准为省级重点高中,标志常宁高中教育事业迈向新台阶。2018年,我市高考参考人数为4446人,高考录取率突破90%,其中二本以上上线人数为1350人,占30.1%,创历史新高。
职业教育蓬勃发展。1978年,常宁还没有职业技术教育,直到1983年,我市创办了第一所职业中学€€€€兰江职业中学,只有两个专业,81名学生,38名教职工。40年发展,常宁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始服务地方经济、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全市职业学校现已增至5所,开设专业30余个,在校学生5549人,教职工365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2016年通过湖南省第三轮“两项制度”督导评估考核,职教工作评为优秀等级。

师资建设不断加强。1978年,常宁中小学专任教师5563人,具有合格学历的教师初中为34.2%,高中为10.2%,小学为11.9%。四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强基固本的系统性工程来抓,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实现了大繁荣和大发展,教师队伍面貌焕然一新,教师思想素质大幅提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常宁掀起尊师重教热潮,激发广大教师的热情,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得到有效补充。2001年,首次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以后每年通过公开招考、申请特岗教师、送培公费师范生等渠道不断补充教师。近五年,全市共补充教师1738人,为教师队伍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彻底改变了以往师资严重不足,学校实行混班教学的状况。教师队伍待遇得到充分保障,真正做到“环境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2014-2018年财政投入了边远农村学校教师岗位津贴资金855万元;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加大,近3年来,全市参加国培、省培、市培教师12450人次,送培率、合格率均达 100%;开展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共培训 7050人次,通过送教下乡、支教、轮教、 帮教等方式推进教师交流,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2018年下期全市在岗教师7269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 95%以上。

教育规模逐步扩大。1978年,常宁学生不足6万名,中小学专专任教师5563人,以小学、初中和规模有限的高中教育为主体,义务教育起点低、基础差,教师严重短缺,师资队伍素质低下,教育发展面临百废待兴的艰难局面。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常宁教育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丰富。目前,全市共有中小学校、职业学校197所(含规模民办学校9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完全中学2所,职业高中3所,农广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5所,初中33所,小学138所(含完小74所,村联小6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市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在校学生 128906人,其中普通高中生16464人,职业高中生5549人,初中生35176人,小学生71717人;现有教职工7269人(名特岗教师377人),我市现有幼儿园214所(其中公办幼儿园及学前班62所),在园幼儿27615名,幼儿园保教人员2484人,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1978年,我市高考录取人数为170余人,仅占参考人数的11.3%。改革开放 40 年来,常宁市党委、政府坚持把教育教学质量当作教育工作的生命线。特别是近年来,市教育局党委紧紧围绕“依法兴教、规范管理、优化资源、提升品质”的工作思路,坚持以质量论英雄,凭实绩坐位置,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先后开展了“教学常规管理年活动” “教育规范管理年活动”。2016年完成乡镇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撤销原学区。学校管理日趋规范化,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2018年高考参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为1350人,高考录取率突破90%,创历史新高。初中毕业考试合格率、优秀率稳步提升。 小学教学质量基础扎实,来势较好。素质教育成果丰硕。近三年来,常宁市教育局先后获得全国第四届、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先进单位、省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县市、省艺术教育先进县市等 20 多项省级及以上荣誉。

40年改革开放, 常宁教育谱写了奋进发展的辉煌篇章。新时代,常宁教育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紧握发展接力棒,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强的担当,努力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迈向“教育强市”行列,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