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常宁,爱上常宁论坛! 广告服务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1685查看|0回复

那碗“猪油拌饭”,曾让几代常宁人难以忘怀的味道...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9 08: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今天

猪油因胆固醇高等种种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很多人都很少机会再吃到猪油

我们对猪油的深刻记忆大概就停留在了

小时候的那一碗猪油饭

你,还记得小时候那碗猪油拌饭吗?

《礼记》中周代专供天子之食“八珍”

其中占头把交椅的事“淳熬”

就是最老的猪油拌饭的原型

“煎醢加于陆稿上,沃之以膏”

即将肉酱煎熟之后放在米饭上,再浇上猪油

猪油是做菜的神器,相比菜油

猪油更入味,很有农村的味道

做出来的饭菜也十分香

小时候小编家里条件不好

爸妈忙着赚钱来养我们姐妹

经常是天黑了还不能收工做饭

很多时候放学回家

等不及做饭

妈妈就会临时做碗猪油饭我们吃

一碗简单的猪油拌米饭

再倒点酱油,香喷喷的好吃还管饱

那种长大后再也难用词语描述的味道

是深夜食堂都给不了我的幸福感!

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

人们根本吃不上什么橄榄油、菜籽油

更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能吃上大鱼大肉

但是我们勤劳的妈妈

总能就地取材

神奇地变化出可口的饭菜

满足我们这些“好吃孩子”的胃

有时候只是这一勺猪油,一碗米饭……

并不高大上

却让我们垂涎三尺




生于70、80(90初)年代的常宁农村

那时候的我们

上学时候是很艰苦的!

孩子多,收入少,初中时候,家离学校远的,就住校(就是吃住在学校),一周回家一次。像陪读啥的根本不存在,能在赶集的时候,爸妈顺便带个肉盒子就是人间美味了(不上学的兄弟姐妹还吃不到)。

那时的我们,每周去学校的时候,都会带上咸菜!是的,那回味无穷的咸菜!

记得那时候,周日下午就要返校,临走前,母亲把腌好的萝卜从大缸里拿出来,洗洗切成丝,滴上一点油炒,再放上点儿辣椒,炒完了,给我装到罐头瓶里,我再塞满满一包馒头,接过几张零钱(一块的),这就是我一周的伙食。

当时的铝制饭盒,大家的饭盒都有自己的标记,比如刻上自己的姓名。

当时蒸饭的场景

那时候,家离学校远的,就寄读在学校(基本上没有家长在学校外面租房陪读这一说),都是背一坨米,带一瓶咸菜,一般只有周末才回家一次,住学校的集体宿舍,日子叫一个艰苦!

记得刚上初中那会儿,才开学时,有好多同学自己不会蒸饭,有的蒸饭不淘米,有的蒸饭不加水,有的把握不好水的多少。当时我们一间二十个平方左右的宿舍住了二十几个同学,热闹是很热闹,争吵打架被偷也是常事儿。

最难熬的是冬天,要用冷水淘米洗饭盒,太阳出来,手上的冻疮又痛又痒!

当时我们是这样吃饭

当时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木箱子. 现在的孩子,好多是家长租房陪读;有些就算是住校,每顿都是在学校食堂买饭吃,根本没有自己蒸饭这一说法了。对于现在大多数城镇、城市的娃儿们来说,很多是不知道那种生活,也无法体会的。

那时候,我们背上一大周的米,自己蒸饭,然后拌上自己带的咸菜,要是零花钱够点,那么就打一份汤,要是家里给得少,那么也是很舍不得打一份汤的。那时候日子过得是紧巴巴的,都是一天一天数着希望快点放周末,一般都是觉得过了星期三,那这一周就快了,然后回到家中,尝尝家里的土鸡蛋,加加餐。

    大部分人用€€€€霸缸(吃饭喝水两用)

专门用来带罐头菜的包


来看看那时候我们带过的咸菜吧


【盐菜】这个应该是最好的菜了,冬天还会结冻,白白的一层,对于现在的小孩来说可能不敢下口,但是在那时候我们却恨不得把碗里黏到的一点都吃干净。

【咸菜】也就是腌萝卜切成的丝,然后放油炒一下,白米饭就着咸菜就能撑一周。也有榨菜、腌菜。

【鸡蛋】这个绝对在那个时候是好东西,少不了被小伙伴们羡慕!那时候一顿都是只吃半个,根本舍不得吃多。


【红薯干】家里一般都没有好菜可带,有些人家红薯比较多,就会晒些,到时候,家里的孩子上学就带着这个吃,挺好吃的。

【霉豆腐】一般都是冬天腌制的,真的很好吃哦!

【豆食辣子】每年毛豆丰收的时候,爸妈都会做很多豆食辣子,拌点辣椒和生姜,那味道真的太好了。



那些年我们用过的人民币

那些年,拿五块钱就跟过年似的,跑到商店里,可以买好多好多好吃的、好玩的,或者偷偷的藏起来当私房钱。

这些钱基本70、80年代的我们接触过的哦。当年我们穷得叮当响,却快乐得像天使!回不去了,只能回忆!   

老板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商务合作、新闻爆料请扫以上二维码加小编微信)

606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6广告位招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