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宗林,生于1957年,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担任蓬塘乡黄岐村党支部副书记,1990年担任党支部书记至今。他曾任一届政协委员,连续四届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多次被评选为市、乡级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干部,优秀支部书记。按工龄算,欧宗林明年可以退休了,但在这最后的岗位上,欧宗林却放心不下村里的贫困户,总想着在离任前为他们留点更实在的事,让更多的人有事干,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黄岐村由原来的山岐村和黄岐村合并,该村现有贫困户32户,低保户29户,兜底户5户;村土地面积4474亩,其中水田2174亩,旱地900亩,山地1400亩。 为了彻底拔掉穷根,变输血为造血,欧宗林巧施产业扶贫计,带领村民奔小康。依托党委政府豆油发展思路,抓住本村企业优势,结合当地地理特点,欧宗林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稻谷、泥豆、油菜等,采用“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党支部成为产业扶贫的主心骨,合作社对各项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对稻谷、泥豆包收包售,农户通过抱团参社而劳务增收。目前,已流转集体土地300余亩,吸附务工就业130多户,欧宗林的产业扶贫计策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村里的夏先念是典型的贫困户,妻子患有精神病,他贷款、借钱为妻子治疗,欠下了沉重债务;为了照顾妻子,他只能在家种地、打零工,家里的一切重担都压在夏先念肩上。在得知他家的情况后,欧宗林主动找到夏先念,给他讲解国家的扶贫政策,并推选他当选夏先念所在村民小组组长,助推其在思想上的转变,通过他的转变从而带动其他贫困户精神上的转变。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夏先念便主动要求加入,并负责打理5亩地种泥豆;今年,夏先念通过欧宗林的帮助,流转了村里20多亩田全部种水稻,预计收入两万余元。自加入合作社并参与产业扶贫项目之后,收入越来越高。“今年底就想脱掉贫困户的帽子,因为有党的好政策,有欧宗林这样的好村书记,现在与以前相比,生活前进了一大步,我感到很满足;不一定要外出打工才能挣钱,在大山里同样可以创业脱贫,相信自己的生活慢慢会好起来,也相信其他的贫困户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脱贫致富。”夏先念说。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欧宗林说,“作为村支书也好,身为人大代表也罢,当干部的天生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带村民致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通过建立“责任清单”制度,严格做到干部考核看扶贫,党员干部助脱贫。在村民有困难的时候,欧宗林和其他党员干部都是跑在前头。 “要不是欧书记和其他村干部,我早就没命了!”在老叶塘组贫困户吴诗和家中,他的妻子胳膊上裹满纱布,哽咽地说道。通过了解得知,吴诗和一家3口,他和妻子在家种地,儿子在外打工,虽说不是很富裕但也还幸福。但是,几年前的一天,在外打工的儿子突然回来了,并突发精神病,经常殴打他和妻子,为此,吴诗和是有家不能归,只能外出打工。为了给儿子治病,吴诗和花光了家中的积蓄,从此走向了贫困。在去年的村组合并后,欧宗林了解这一情况后,带头捐款,组织村干部捐款,并多次发动村里在外发展成功的爱心人士为他们捐款,仅去年为他儿子入院治疗跑了无数次,说到这时吴诗和的妻子满眼泪水说,“现在家里一贫如洗,因为没有钱去住院长期治疗,每次他发病了,都是欧书记帮我想办法给他去住院治疗。”原来,就在我们采访的前两天,吴诗和的妻子又被精神病儿子痛打了一顿,是村干部把他强行扭送到了医院入院治疗。
说起这的情况时,欧宗林是一脸的愁虑,他介绍说,整个老叶塘组只有6户人家,而这6户中没有一户家庭是正常情况的,一户因精神病成贫困户,另外两户是低保户,剩下的三户因早年在外打工或其他原因有重大残疾,家中无劳动力,为了他们每个家庭,我和村里的其他干部长期往这跑,也因为贫穷,他们通往外界的路一直都没有通水泥路,下雨天根本没法走;我希望在我还担任的日子里,能帮到他们更多。 作为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及农民发展的坚强后盾,欧宗林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支 “领头雁” 必将点亮农村致富路,带领更多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文/钱辉 图/曹莉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