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札记:塔山瑶族乡是衡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是典型的“少、弱、边、散、穷”高寒山区,曾被称为“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生产资料极为欠缺,瑶民生活极为贫困”的三极地区,素称“衡阳的西藏,常宁的湘西”。全乡贫困率高达27%,11个村有10个是贫困村。
如何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确保塔山扶贫由“输血”模式向“造血”模式转变?我的思路是: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在巩固发展现代林业和林下经济的同时,发展有机茶业、生态旅游业、特色种养业等,让产业扶贫覆盖全乡大多数群众,带领大家一起“拔穷根”。
我们新辟有机茶园1.5万亩,复垦和改造老茶园8000亩,年创产值近亿元,带动1120多名群众就业。家住鳌头村的柏长青,今年48岁,自身患有心脏病,老婆身体也不好,还有1个小孩要读书,家里经济状况捉襟见肘。自从2013年承包10多亩茶园种茶叶之后,柏长青年收入达到1万多元,如今已经成功脱贫。塔山瑶族乡还因为大规模发展有机茶业,收获了“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佳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塔山瑶族乡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就因地制宜,出台旅游专项规划,全新打造“天堂山、西江漂流、东江峡谷、盐茶古道、瑶俗风情”等旅游亮点,建成西江天堂、阳山福塔2个瑶寨,先后扶持贫困群众创办旅游商店8家、农家土菜馆35家、土特产销售点5个、完善大型接待中心3个,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促进300多名贫困户就业。
同时,我们还发展特色种养业,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经过多方考察学习,我们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为基础,辐射带动群众发展超级优质稻、药材、水果、红豆杉种植和竹鼠、娃娃鱼、土猪、黄牛、肉兔养殖等。
脱贫档案:在彭小冬的示范带动和直接带领下,塔山瑶族乡基本实现了“住有居、行有路、病有医、老有养”。塔山瑶胞从曾是漂泊不定的“过山瑶”,通过建移民安置点6个,到山下安居650户;瑶乡1939户用电由原来1度平均3块多钱的高价,通过农电网改户改,实现了5角多钱的“同网同价”;孩子由原来9岁发蒙到现在6、7岁入学;交通由原来偏远闭塞,通过修建弥塔旅游公路实现1小时内即可连通衡桂高速,修通该乡与桂阳县、祁阳县两条县际断头路,结束3个相邻瑶族乡互不通车历史,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边贸经济发展。2016年,塔山瑶族乡扶贫工作年度现场考评得到省检查组高度肯定。(唐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