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谁来种地”问题
“谁来种地”,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意义深远,更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一工作的开展,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这一问题。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由国家提供专项资金,农民免费接受培训的一项惠民工程,其目的是培养新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全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产增收。根据省农业委员会、省财政厅下发的《2014年湖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意见》的具体部署,常宁市今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于近日正式启动,进入实施阶段。 按照《意见》安排,2014年,该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100名,其中专项技术培训1600人;职业技能培训100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200人;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200人。市农业局高度重视,科学安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一是审核认定培训机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该局对投标的4家培训机构进行认真审核,最终认定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市职业中专两所学校为今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认定后,针对各培训基地的特色及规模下达了培训专业和受训人数。二是认真遴选培育对象。该局严格按照省、衡阳市主管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认真遴选培育对象。此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为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和有志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同时,把回乡务农创业的大学生、初高中毕业生、青壮年农民工和退役军人作为培养重点,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三是精心组织培训内容。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行全过程跟踪培养,建立适应成人学习和农业生产规律的“分阶段、重实训、参与式”的培养模式。11月20日, 2014年该市第一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在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班,来自全市各乡镇的300名新型职业农民遴选对象参加集中培训。此次培训时间15天,其中理论学习8天;实践6天;考试考核总结1天。采取集中理论学习、田间实践操作、外出参观学习、讨论交流、现场指导咨询等形式,聘请湖南农大教授、专家和本市被评审为高级职称、具有丰富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及农业专家教学。培训内容主要是现代农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市场营销,农业生态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及水稻生产、油菜生产、现代设施蔬菜生产、生猪生产、蛋鸡生产、稻田养鱼等知识。实践教学以走进田间地头,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现场培训,组织学员实地参观本市盐湖镇玄塘村蔬菜基地、宜潭乡茶园村柑橘园、西岭镇平安村标准化鸡鸭养殖场、韶山市韶之红太空农场等农业示范基地。培训结束后,全体学员将参加结业理论考试,给考试合格者颁发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证书。后续将有4—5期培训班在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市职业中专陆续开班培训,直至全面完成今年的培训任务。四是切实加强认定管理。该局积极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对具有农业中专以上学历、持有国家职业资格技能证书、从事适度规模经营或服务 3 年以上,且收入水平相当于当地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经本人申请,由农业部门颁发认定证书。规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发证、质量控制管理。严格新型职业农民等级考核评定制度,实行两年复审制,对审核不符合条件的取消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并收回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