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560
- 主题
超级会员
- CN币
- 币
- 威望
- 值
- 报料奖
- 元
- 贡献
- 值
- 回复
- 帖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以前村支两委有个什么通知,多是采用人托人传话,或者张贴公告等方式,完全达不到"快而全"的效果,现在有了"村村响",大事小事,只要在广播室一通知,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送到家家户户。”在常宁市,无论是偏僻乡镇,还是闭塞瑶乡,乡亲们又能听到亲切的广播声音了—早已淡出人们记忆中的“老广播”如今在700多个村响起来了。
当年,有线广播是农村的一道风景,是传播时事政治、普及科学技术、倡导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广播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乡亲们盼望广播这一说话不用喝开水的“宣传员”回到自己身边。
当前,信息传播进入了即时性、交互性、平等性日益明显的“微时代”,常宁市委、市政府投入资金建立农村“公共广播信息平台”,村村装上广播喇叭,这种“点对点”的广播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使广播真正及时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真正成为百姓喜欢的“民生电台、法规讲台、空中舞台和应急平台”,成为农村充满泥土芳香的“精神磁场”。
广播的回归给农村生活带来生机。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作为“留守一族”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文化生活更加单调,“老广播”的普及给他们单调的生活增加了新的色彩。广播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播出来的新闻资讯、科普讲座、文艺节目、天气预报、流行歌曲,让村民在劳作中愉悦心情,学到知识,充实生活,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特别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广播的作用尤为明显。
“村头又闻广播声”,是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愿这种亲切熟悉的声音早日回归田园,回荡在农村的每一个角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