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560
- 主题
超级会员
- CN币
- 币
- 威望
- 值
- 报料奖
- 元
- 贡献
- 值
- 回复
- 帖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地处衡绍干旱走廊东南部的三角塘镇,地势平坦、河流纵横、物产丰富,盛产稻米、大豆、烟叶,有“聚宝盆”之称,是常宁的一块风水宝地。然而在肆虐的旱魔面前,这块富饶的土地也失去了往日的无限生机,变得闷热、黏稠起来。
自入夏以来,三角塘镇一直干旱少雨。6至8月份,全镇降雨仅为153毫米,仅及去年同期降水量的三分之一强;全镇889口山平塘中有289口接近干涸,占总数的36%;2座小一型水库(簸箕塘、塘冲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水位不足6米,潭水、沙水多处河床裸露。农作物受灾严重,全镇中晚稻受旱面积已达6816亩,其中,重旱面积5759亩,重旱比率达84%;其他作物受旱4800余亩。全镇34个行政村全部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旱灾,形势十分严峻。面对旱情,三角塘镇众志成城,举全镇之力抗旱自救。
超前规划,做好抗旱准备
进入6月,气温骤升,万里晴空,没有一丝降雨的迹象。据气象部门预测,6至8月份是三角塘镇旱情高峰期,也是抗旱压力最大的时期。干旱少雨的考验实实在在的摆在三角塘人面前。
为破解抗旱难题,做到有备无患,三角塘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总指挥,镇长为组长、全体村干和镇干为成员的抗旱工作领导小组,从5月中旬开始,即在全镇组织开展了旱情隐患摸底排查,对查出的130余处旱情隐患全部登记造册;对瑶塘片13个村等全镇历史重度缺水区、千家—江南峒、南岭—长江峒等基本农田灌溉区的缺水状况则实行一日一报制度,实时掌握全镇旱情状况。在此基础上,三角塘镇细致规划了抗旱组织领导、人员物资调配、旱情预警、水资源调度、改种补损等工作,形成抗旱工作预案,保证了抗旱工作能够快速有序进行。
精心组织,科学调度水源
水是生命之源。在抗旱过程中,如何做好水资源调配,使宝贵的有限水源发挥最大效益便成为抗旱救灾过程中最突出、最重要的问题。面对近两个月没有降雨所造成的水库库容不足、山塘干涸、河流断流等旱情威胁,三角塘镇根据各村旱情和蓄水情况科学调度,发挥了有限水源的最大效益。
确立用水原则。针对水源不足的现状,三角塘镇确立了“优先保障人畜饮水;重点保障中晚稻等农作物用水;根据旱情严重程度的不同确定各村用水顺序,保障公平用水”三项原则,所有机井、窖井全部用来保障群众生活饮水,不作他途;各村生产用水由镇政府统一安排协调,不许私下防水;水库、河流、山塘则全部用来保障农作物基本灌溉,由此维护了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群众情绪稳定。全镇没有发生一起为争水抢水而打架斗殴的事件,形成了共抗旱魔,共度时艰的良好局面。
强化水资源调配。第一是水库限水。即在全镇所有水库及山平塘实行用水申报制。村里放水抗旱必须向镇政府申请、经核准后水库再定量放水,以此最大限度的发挥簸箕塘、塘冲等6座小型水库的抗旱效益,确保泉塘、石岭、三角塘等11个村6080亩晚稻按时莳插。第二是河流抽水。即采取电排抽水的办法,在潭水、沙水流经的白沙、渔池、双渔等12个村安排168台抽水机日夜不停抽吸河水30余万方,确保沿河村的农业灌溉需要,并顺利完成1152亩晚稻田的翻耕和莳插任务;第三是洋泉引水。为缓解瑶塘片13个村的旱情,从7月19日下午开始,在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下,三角塘镇采取库站联合调度办法,经洋泉、胜桥、罗桥、板桥四镇,向洋泉水库调水。调水期间实行定时分段24小时值守制,连续3天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和部分瑶塘片村民共331人次到板桥渡槽、罗桥红旗、央田水库等地进行渠道清淤堵漏和押水作业,12小时一班,人员吃住都在渠道上,至21日共调运库水2万余方,7月29日至8月1日又组织了第二轮引水,调水7万余方,有效缓解了瑶塘片毛巷、周家等村的旱情,挽救了400余亩已近干枯的中晚稻。
发动群众,全面改种补损
旱灾的威胁在于人畜饮水的缺乏和农作物减产绝收两方面。当人畜饮水得到有效保障后,如何确保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而避免灾情面的进一步扩大就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为此,三角塘镇出台了“一免两补“政策,要求各村普遍推广旱作农业和玉米、大豆等旱作物,从根本上解决旱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从6月中旬开始,镇政府先后3次召开镇、村干部会议,传达市、镇两级抗旱工作精神,要求坐点镇干、村干沉下身子,走村串户摸排旱情,宣传改种,强化群众抗旱改种意识。与此同步,镇政府通过市农业局聘请了5位旱作农技专家,包片包村包户,免费为群众提供旱作农业技术培训,指导群众因地制宜全面改种。对全镇2775亩因缺水无法耕作的水田,镇政府则动员老百姓全部翻耕,每亩由镇财政补助翻耕经费50元、种子款30元。通过这一政策,充分调动群众改种补损积极性,引导农户种植玉米、大豆等旱作物达1000余亩。
截至目前,三角塘镇共投入各类抗旱资金62万元,组织犁田机、抽水机等抗旱机械设备200余台,投入劳力2870人次,清淤渠道38千米,灌溉提放水80余万方,其中水库放水30万方,电排、机井提水40余万方,外地调水10万余方,较好解决了农业灌溉和群众生产用水需要,全镇旱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晚稻田翻耕及改种补损工作亦在艰难行进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