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常宁,爱上常宁论坛! 广告服务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1206查看|0回复

常宁探索三大机制 密切党群关系推进中国梦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8 23: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密切的党群关系。近年来,常宁市的决策者大胆创新,对如何密切党群关系推进中国梦,探索了一条有常宁特色的好机制。现在常宁党群关系融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综合经济实力由十几年前衡阳地区的落后位置,到2011年跃居至全省第十三位。常宁的民调,长期在全省100名以后, 2012年突然窜升到38位,前移76位。  (一)探索还权于民的“权力制约机制”,密切党群关系
  毛主席说:“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权力本来属于人民,应该还给人民。那常宁是如何还权于民的呢?
  常宁市在实践中首创的“群众评议干部”这个载体,就作出了较好的解答。
  首先,尊重评价主体,完善权力授受机制。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公仆意识薄弱,主仆位置颠倒。常宁市创新推出群众评议干部,把对干部的评议权交给群众,让群众来评价干部,真正落实了人民群众的评价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创新评价方式,完善干部考评机制。虽然我们有干部民主测评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是“组织定夺”,这样导致某些干部在工作中只揣摩上级意图而漠视民意,只联系领导而脱离群众。干部工作的好坏,群众最有发言权。常宁的群众评议干部变“组织定夺”为“群众把握”,克服了一些干部眼睛向上、虚假浮夸的不良现象,是对传统的“官评官”模式的重大突破和尝试。
  第三,兑现评价结果,完善干部任免机制。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管理监督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常宁推行“群众评议干部”,把群众评议结果作为干部任免的依据,是对我国干部任免机制的创新和完善。在常宁一批群众满意的干部得到了提拔和重用,如西岭镇干部尹建勋因为群众评价好,由一名乡镇党委委员直接提拔为正科实职干部。也有一批群众不满意的干部遭到了免职或处分,近3年共免去局长3人、乡镇党委书记1人、乡镇长1人、副科干部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36人。(二)探索还利于民的“利益调节机制”密切党群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还利于民。常宁创新机制,还利于民,让人民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让政府赢得了真正的民心。常宁还利于民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三免”为起点,创建“民生普惠机制”。
  常宁这些年坚持“围绕民生抓财政”,创建“民生普惠机制”,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2007年前后,在全国率先推出“免费公交”、“免费农灌”、“免费参合”,每年为人民群众节约交通开支2000多万元;每年为农民代交灌溉水费600多万元;代交新农合参保费1400多万元。2012年,常宁市民生支出19亿元,占了财政总支出的71%,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利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成如容易却艰辛”,民生普惠固然是天大的好事,但要把好事做好,必须慎重决策,比如有些地方推出的“免费教育”、“免费地铁”等民生普惠项目却遭到了夭折。民生普惠来不得半点“心血来潮”。以免费公交为例,常宁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决策前做过长达八个月的调查研究,并且妥善处理好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斩断了不健康的利益链条。更加可喜的是,免费公交成了常宁的城市名片,很多地方到常宁学习并付诸实践,全国56个城市来常宁取经,24个城市开通了免费公交!他们的民生普惠也获得了成功!
  二是以“两清”为基点,创建“社会公平机制”。“两清”即“清空饷”、“清低保”。“吃空饷”与不公平的低保,引发了群众的反感和对政府的不信任。为此,常宁建立了领导责任机制、联合监管机制和工作奖惩机制,真刀真枪,毫不留情,自2009年以来,共清理“吃空饷”1518人,每年为财政挽回流失资金1300多万元。清理“人情保、关系保、干部保”531户,维护了公平正义,凝聚了干群人心。
  三是以“追贷”为重点,创建“金融诚信机制”。常宁市委、市政府认为,金融是比有色金属更宝贵的资源,诚信是金融生存发展的土壤。因此推出“清还贷”活动,对不还贷款的公职人员采取“三停五不”,停职、停薪、停岗,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不加薪、不晋级。通过“清还贷”活动,营造出了良好的金融环境,珠江村镇银行、华融湘江银行等12家金融机构先后落户常宁,促进了常宁经济的发展。
  (三)探索还情于民的“情感沟通机制”密切党群关系,
  干群关系好坏,关键是和群众感情问题;干群感情好坏,关键是和群众联系问题。为了解决“油水关系”、“蛙水关系”,常宁找到了好办法,这就是在干部群众中架起一座座感情的桥梁,形成一个个情感沟通机制。
  一是以“帐”为桥建立知情机制,改变油水关系。“油水关系”就是,个别党员,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不能与象征人民群众的水真正融合在一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这本帐就是常宁首创的民情台帐。民情台帐包含农民家庭基本情况、特殊人群情况等7张表100个细项,把群众的家事、苦事、愁事以及最需解决的问题一一登记在册。通过“特殊人群情况”这张表,干部把低保户、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特困党员、困难老村干等群体的冷暖都记在心上。通过“四百活动”开展情况这张表,干部积极主动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读书难、就业难、行路难、就医难等实际问题。民情台帐是联系干群的“感情帐”。《人民日报》称常宁民情台账“和谐干群关系”、《湖南日报》头版头条称(常宁民情台账)“拔亮百姓‘心灯’”。
  二是以“村”为桥建立联情机制,避免蛙水关系。“蛙水关系”就是指某些党员就像等在岸上的青蛙,一瞄准水里面有好处时,就潜入水中捞取好处,水中没有好处时,就呆在岸上。这种“蛙水关系”更深层次的暴露了党员内部的腐朽作风。近年来,为了避免“蛙水关系”,常宁创新推出了“1+1干部联村”制度,把市直机关单位的领导与乡镇干部1+1组合,与全市760个村(居)委会结成对子,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察民情,解民忧,进一步融洽了干群感情。例如常宁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廖敏蛟联系蓬塘乡最边远的山歧村,他用1周时间走访了全村278户农户,了解到这个村有5个孤儿、14个精神病人、15个瘫痪在床的病人,内心很受触动,回局研究决定,挤出10万元办公经费帮扶村里的困难户,并为全村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
  三是以“心”为桥建立还情机制,形成鱼水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常宁的干部说,“为群众办点好事、办点实事、解决点问题,不是在送礼,而是在还情,不是在施舍,而是在报答;为群众解决困难,不是去表现自己,而是去赔礼道歉。”这些年,常宁市委、市政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解民忧、化民困、暖民心,增进了干群鱼水深情。说到以“心”为桥,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到宜水风光带散步的时候,经常听到市民对这一民心工程赞不绝口,对市委、市政府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当然,这更是常宁城区近20万群众共同的感受!宜水河是常宁的“母亲河”,也是一条让常宁人揪心的河。多年来,两岸河堤坍塌,河里泥沙淤积,污秽不堪;每逢汛期涨水时,两岸居民更是苦不堪言。2010年,常宁市委、市政府毅然作出克服一切困难、建设宜水风光带的决策。这一决策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工程进展极其迅速,仅用半个月就和谐拆迁了562户。宜水风光带建成后,宜水河水清了、灯亮了,夜美了,连续三年端午节,都出现了“万人空巷看龙舟”的盛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6广告位招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