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的义山脚下有一支清泉。人民公社的年代,人们大兴水利,开挖了一条引义山水、连舂陵河有灌溉排洪双重效果的水渠,人们称之为幸福河,湖南省衡阳市桐江村位于幸福河下游,西岭与荫田交界之处。虽地理位置较偏僻,但桐江村近年来却是美名远播,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达8376元,基本达到小康水平,2006年评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百名示范村。而带领村民奔上致富之路的就是先后获得“常宁市科普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称号的桐江烟农协会。
建起协会稳农心
2003年,桐江村民在村委带头人徐三山的带领下,试种烤烟180亩,他个人种植20亩,每亩烟叶的收入比种粮高出400-600元,村民种烟积极性大增。之后的几年,种烟户不断增加,面积达到800多亩。但是,烟叶生产的快速膨胀,一些问题接踵而来,桐江村种植烤烟和其它地方一样,从整地、育苗、移栽、田管、烘烤、分级扎把直到外运销售,全靠农户自己打理。虽然收入比种粮食高,但工序复杂、劳动强度大,操心费力、生产成本高,农户种的是“劳累烟”,赚的是“辛苦钱”。而且一家一户的烟农由于信息不灵,“卖烟难”、“烟贱伤农”的事时有发生。烟叶如何种、怎么卖?成了长期困扰烟农的难题。 如何才能让农户实现“轻松”种烟、种“高效”烟?2008年初,桐江村领导班子在深思熟虑后,通过召开群众大会,成立了桐江村烟农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选举了协会会长与秘书长,同时针对多年来烤烟生产中农民反映最突出、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协会选择有一定文化素质和病虫防治专业知识、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的会员,组建机耕、育苗、植保、烘烤、分级扎把5个专业服务队。大大减轻烟农劳动强度,节约人工成本209元/亩,燃料费用80元/亩;田间烟株长势长相均匀一致,起垄质量、烟苗抵抗和适应能力、病虫害防治效果和防治的安全性、叶烘烤质量、分级扎把的质量和纯度等明显得到提高。“烟农协会的成立,村民是最大的受益者。”协会理事长徐三山介绍,在协会的带动下,现全村村民种植烟叶热情很高,不仅解决了村里上百名富余劳动力就业,连在外面打工的村民都回来加入协会种烟。村民徐小富笑着打起了算盘:“在外面一年能才挣2万,还要来回跑,现在在家种上10亩烟,还有大把时间自己搞运输,一年下来比打工强多了!”因近亲结婚,徐章国一家都患有残疾,以前总是靠救济粮过日子,自从加入了协会后,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盖了一座小洋房。
倾情服务解民忧
近年来,协会一班人越来越认识到,一定要在提高烟叶生产水平、提高烟叶质量、提高烟叶稳定性、增加种烟单位面积收入上做文章、下功夫。欲达到“优质稳产高效益”的目的,首先要解决好技术瓶颈问题。烟叶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烟农的技术素质决定烟叶生产水平和种烟经济效益,种烟经济效益高低又决定烟叶生产能否可持续发展。只有高技术素质的烟农,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烟叶,才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协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经常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科院开展技术协作,并建设烟叶生产试验园300亩。协会始终坚持为会员提供优良周到的服务。通过科技人员进村、项目进村、科技进村活动,加大烟草科技的宣传培训力度,扎扎实实帮助广大烟农解决急、难、愁问题。一是精心编制了《常宁市优质烟生产技术指导手册》,为烟农烤烟生产提供科技服务。二是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在聘请烤烟科技员,深入田间地块帮助指导生产,深入农户家中开展技术服务,同时加强政策宣传与技术培训,在烤烟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加大烟农培训力度,提高烟农素质。先后举办生产、烘烤、收购、综合培训174次,培训了7394人次,提高了基层科技人员为烟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烟农的科技素质和种烟水平。四是切实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根据烤烟生产发展的需要,印发《常宁市优质烟生产管理培训材料》4000余份、《漂浮育苗操作规程》2000余册、《烟叶成熟采摘标准及科学烘烤挂图》3000余份、烤烟病虫防治资料527份。五是积极开展科技咨询服务,科技人员主动到田间地块,到农户家中进行技术服务,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宣传推广科技成果。通过扎实有效的科普宣传培训,提高了烟农的科技素质。2010年,常宁市在4-5月份两次遭受暴雨洪涝灾害,桐江村的烟叶多次被淹。烟叶协会及时组织烟农抗灾救灾,采取洪水退前烟叶洗泥、退后追施速效肥料的措施,使得烟叶在大灾之年仍获得了丰收。村民李成生说:“有了协会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就算灾害再严重,我明年还种烟。”
强体健基谋发展
经过几年来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烟农协会会员队伍不断扩大,烟农协会优势越来越明显。桐江烟农协会从成立时服务1乡2村,发展到服务5乡30个村,吸收会员214人,带动周边烟农1152户,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基地3800余亩。协会以农业技术骨干和科技示范户为主体,走“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紧紧围绕常宁市烟叶生产的发展,开展服务。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需求为出发点,通过烟农帮烟农、先进带落后、大户带小户、老户带新户、互帮互助,以此来推广普及先进的烟叶生产技术,推行专业化管理,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和烟农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使我市烟草种植向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一方面建立了党支部和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由协会负责人担任支部书记和领导小组组长。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经常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科院开展技术协作,建设烟叶生产试验园300亩。三是成立了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协会始终坚持以科普为动力,以服务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农户”为龙头,以种烟能手为骨干,不断发展壮大协会网络。目前,已发展会员214户,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10人,助理农艺师20人,五个专业化服务队。并组织近200个会员成立了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科普服务,带动农户1152户,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基地3800余亩。为我市做大做强烟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协会本着专项资金专项利用的原则,按照“重心下移、着眼基层、加强基础、突出服务”的工作思路,继续抓住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现已在烟叶种植区修沟渠28条,总长28000余米;建立集约化育苗大棚1座,育苗面积 2000亩;密集型烤房85座,烘烤容量2000亩;烟叶收购储存仓库1座,仓储面积600平方米,藕煤加工厂1座;购置大型发电机2台。同时还建设了科普惠农服务站、高标准的科普橱窗、科普阅览室和科技成果展览厅,不但可以普及科技知识,还可以让烟农和科技爱好者跻身其中享受到美满科普大餐。协会综合办公楼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中科技培训教室62平方米,作为协会培训烟农的场地,并配有科普电教器材,电脑、电脑、VCD、数码相机等;科普阅览室50平方米,拥有图书5000余册。
土能生万物,地能产黄金。在桐江烟农协会的带领和帮助下,不少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2010年,桐江村仅种烟一项,总收入就达到429万元,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376元,烟农人均收入更是达到了万元以上,全村年平收入10万左右的烟农有2至3户。桐江村由过去的贫困村一跃而成为现在的富裕村,桐江烟农协会理事长徐三山还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协会和烟农在幸福河畔共同奏响了一曲幸福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