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上午,常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市剧院隆重开幕
会议由大会执行主席刘志湘主持
市长周正雄作政府工作报告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构建和谐常宁 争创全省经济强市而努力奋斗
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隆重开幕
彩球高悬,花团锦簇。3月2日上午,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们,肩负着90万常宁人民的重托,豪情满怀地步入市剧院,倍受瞩目的常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
上午,市剧院会场内,庄严肃穆,春意融融。主席台上方,庄严、神圣的国徽在红旗和鲜花的映衬下,分外夺目。会场悬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常宁、争创全省经济强市而努力奋斗!”的横幅,昭示了大会的主题,表达了代表们的心声。
大会由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刘志湘主持。本次大会应到代表294人,因事、因病请假9人,实到代表285人,符合法定人数。
上午8点30分,刘志湘宣布:大会开幕,雄壮的国歌声在会场响起。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本次大会执行主席刘志湘、邓瑞群、李建晖、阳青、刘德华和市委书记胡丘陵、市人民政府市长周正雄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全体主席团成员、在职副处级以上领导,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在主席台就座。
市直机关有关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出席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的委员列席会议。
在热烈的掌声中,周正雄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
报告共分四个部分:一、“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二、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十二五”科学跨越;三、扎实做好2011年工作,实现“十二五”开门红;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
周正雄首先在报告中回顾了“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经济社会取得的新进展。他说,“十一五”期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我市形象地位不断提升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支持和监督下,全市上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争创全省经济十强为目标,坚持“四个围绕”思路不动摇,克服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和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经济指标。
一是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市域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地区生产总值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3.13亿元,较2005年增加 77.96亿元,年均增长13.4%。二是“三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工业提速增效。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38.87亿元,较2005年增加158.57亿元,年均增长26%。交通条件显著改善。农业稳步发展,农业基础得到巩固。城市品位提升,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24%提高到45%。三产市场繁荣,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房产、物流、保险、信息、供销等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明显激活。企业改制加快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取得实效,耕地占补平衡成效显著。水管体制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顺利对接,部门预算改革和集中支付全面实施。煤炭、房产、矿产资源税费统征逐步规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初步理顺。五年来,共引进外资项目28个,到位资金4168万美元;引进内资项目187个,到位资金40.3亿元。四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覆盖,成功争取并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完成农村危房改造、灾后重建等安居房建设2000多户。就业再就业得到加强,“常宁保安”形成劳务品牌。为民办实事取得实效,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面实施,校安工程和合格学校建设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全省一类水平,连续5年为衡阳市先进。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节能减排任务全部完成。城区广播电视数字化全面普及。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建立。塔山瑶族扶贫成效显著,移民后扶工作进一步推进。外事侨务、宗教政策得到落实。统计、审计、物价、工商、质监对经济运行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残疾人工作、老龄、档案、市志、调查队、新闻出版、邮政、通信、气象、石油、盐务、驻外机构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新的进展。五是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民主法治明显进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批评、意见786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633件。塔山扶贫、油茶产业化、自来水主管网改造、水利建设等重点议案、提案办理成效显著。“五五”普法深入实施,司法援助得到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维稳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书记市长大接访”活动持之以恒,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和社会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常宁”创建取得实效。驻常部队、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果。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周正雄指出,过去的五年成效明显,我们开创了新局面,树立了新形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驾驭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驻常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在常投资创业的企业家,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常宁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周正雄进一步指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还有差距,二是项目建设有待加强,三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较重,四是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等等。
周正雄说,“十二五”是加快常宁发展、争创全省经济十强县市的关键时期,我市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区位显著改善的机遇,二是央企入常的机遇,三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四是国家宏观政策的机遇。因此,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负重奋进,努力实现“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周正雄在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他指出,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迈进全省十强为奋斗目标,坚持“四个围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四化两型”,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城乡统筹体系、生态环保体系、民生保障体系和改革创新体系,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新常宁。
周正雄还指出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达到332.16亿元(按2010年价格计算,下同);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达到166.24亿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3%,达到41.84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达到19.9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达到160.6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达到97.1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3%,分别达到29584元、1277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物价指数控制在10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总量削减12%。
周正雄强调,全面实现上述目标,“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铅、锌、铜产业,非金属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抓好园区建设。二是突出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惠农政策。 三是突出建设宜居城市,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规划优先,努力实现城乡同步。坚持外扩内秀,加强城市建设。坚持建管并重,强化城市管理。坚持合理布局,加快小城镇建设。四是突出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支持金融业发展。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五是突出增强财政实力,大力抓好财源建设。坚持抓项目建设就是抓财源建设。坚持抓招商引资就是抓财源建设。坚持服务企业就是抓财源建设。坚持严征细管就是抓财源建设。六是突出可持续发展,大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七是突出构建和谐常宁,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八是突出创建平安常宁,大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为做好2011年的工作,实现“十二五”开门红,周正雄在报告中指出了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他说,2011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1亿元,增长13%以上;财政总收入完成9.12亿元,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各增长13%。
为实现上述目标,周正雄强调要切实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推进项目建设。二是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三是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四是着力抓好民生改善。五是着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周正雄指出,要完成本次会议提出的任务,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做到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增强政府执行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加强政府内部管理。
周正雄最后深情寄语各位代表。他说,各位代表,同志们,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监督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人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乘势而上,为建设一个小康常宁、平安常宁、生态常宁、幸福常宁而努力奋斗!
周正雄的报告,赢得代表们多次热烈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