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常宁市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念好“育、炼、树”三字诀,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的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一是双向培养“育”人才。 建立健全在乡土人才中培养党员,在党员中培养乡土人才的“双培”机制,把农村致富带头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重点,发展为党员。同时,把提高党员综合素质作为乡土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把党员培养成农村致富带头人。两年来,共在乡土人才中培养党员62名,在党员中培养乡土人才186名。
二是激励扶持“炼”人才。通过优先选择项目、无偿提供技术信息指导、降低土地承包金额、提供优惠贷款等途径,帮助乡土人才兴办实体,激励农村优秀科技人才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扶持他们领办创办经济实体。使他们的经营规模不断壮大,成为致富一方的带头人。今年6月份,该市开展“我为创业架金桥”小额农户贷款等一系列扶持活动,共提供小额担保贷款306万元,扶持178名实用人才创办经济实体,就近就地转移劳动力3800多人,辐射带动近万名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三是示范带头“树”人才。充分挖掘全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知识、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按职能、技能、作用发挥等不同类别分类,让乡土人才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结合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其加以引导、培植,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群体,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推进特色农业发展。近年来,全市已建各类产业示范基地68个,创建示范户735户,涌现出“红提种植大户”刘国清、油茶种植大户尹红亮、生猪养殖能手王秀峰等一批典型,使乡土人才成为引领农业科技的“排头兵”,成为农民致富的“智囊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