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2月在全市推行“民情台账”制度以来,我市近千名乡镇干部走村串户,将农民的家事、苦事、愁事以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一登记造册,动态跟踪反馈。为避免流于形式,市里还实行责任追究,不定期督查,让“民情台账”真正反映民情,彰显民意,赢得民心。
我市的“民情台账”,为各级政府找到了启开群众心扉的“金钥匙”。“三农”工作重心在乡镇,关键在干部,而目前一些地方的乡镇干部“走读”现象严重,对农民冷暖一问三不知,导致农村不少问题积压,矛盾激化,农民对少数干部“隔得远就骂,隔得近就怕”。可以说,古往今来,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小孩免费上学、村民看病有报销,买家电、农机有补贴……没有哪个朝代这样惠及民生,但为什么老百姓对政府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政策虽好,但干部执行时作风漂浮、态度粗暴,是群众不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市的“民情台账”,从制度上“逼”着乡镇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吃百家饭、解百家忧”。乡镇干部放下架子,像“秤砣”一样沉入基层,与农民打成一片,喊得出村民的名字,摸得清村民的家底,就连狗看见了都摆尾巴,村里的矛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自然会得到村民的拥护。老百姓把乡镇干部当亲人,掏“心窝子”说话,“话若讲得明,牛肉敬得神”,大部分矛盾就可以在贴近群众中得到化解。
“民情台账”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连着农村那片“希望的田野”,连着各级领导干部的“神经”,同时,也记录了干部的作风。这样有利于提高干部的素质,化解基层的矛盾,温暖农民的心胸,值得借鉴、称道与推广。
|